学术幼苗计划旨在培养对华文和中华文化有兴趣的中学生,让他们通过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提升其华文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增进他们对华人文化、传统与现当代中国的认识,既关注本地,也放眼世界。
他说:“幼苗计划是我学术论文的初体验,通过这个计划,我们一起去实地考察、在医院的典藏室阅读一手的文献资料。我意识到很多宝贵的历史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须要我们去挖掘、保留并传承下去。”
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和南华中学合办的“新加坡特选中学学术幼苗计划”始于2005年,已惠及超过900名中学生,今年11所特选中学都派出队伍参加了这项活动。
新加坡特选中学学术幼苗计划步入第20年,除了发布特辑,学术幼苗计划也设立线上资料库,收录了过去20届参赛学生的论文与档案,以惠及更多对华文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和公众。
在星期二(8月27日)举行的20周年纪念特辑《润物细无声》的发布会上,各校学生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
他说:“让十五六岁的中学生写中文学术论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欣慰尽管南华经历了三任校长、国大中文系也经历了几任主任,但大家都积极把这个计划坚持做了下来。20年相信已经是一个硕果累累的时候了,今年是特选中学45周年,我们的幼苗计划也算是一份很好的贺礼。”
国大中文系主任王昌伟教授说,和往年一样,今年的题目由中文系导师们精心挑选,涵盖了文史哲等等方面,在立足本地的同时,也放眼世界,既有东南亚历史、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有电影、医学、语文政策等现当代有关的题目,让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提升认知和分析能力。
发起这项计划的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符传丰博士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他任职南华中学校长时,希望集合特选中学的力量,在培养双语人才的过程中,让学生不仅有机会参与英文的项目,也能够尽早接触到华文的学术领域,因此和国大中文系合作,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
国大中文系大三学生郭晓斌(24岁)曾在2016年参加幼苗计划,当时他在华侨中学读中三,和三名同学一起在杨妍博士的带领下,研究了同济医院的历史角色变迁。
在20周年之际,南华中学设立了“润物细无声—新加坡特选中学学术幼苗计划线上资料库”,将过去20年的幼苗论文集上载,并开放资料库让特选学校以外的社群也能浏览这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