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贝洛维恩(Steven M. Bellovin)受访时说,用传呼机进行攻击,不是制造大规模伤亡的方法,因为这需要人为改动每个传呼机,是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这是在工厂完成的吗?还是运输途中?还是在贝鲁特的真主党仓库?这在技术上也挺复杂的,一般人无法办到。”
林浩泽补充说:“对安全和执法部门来说,这事件正好提醒它们,采购设备和产品时,要确保它们的硬件和软件都没有安全隐患。通常,人们更关注设备的使用安全,但采购过程中的潜在漏洞也不能忽视。”
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兼职高级研究员多西(James Dorsey)指出,数千台传呼机被动手脚,显示背后策划的精密程度。他说,如果证实以色列有能力渗透真主党的供应链,拦截重要物资,其他高科技国家,甚至是非国家组织(non-state actors)也可能掌握类似能力,而这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1990年代盛极一时的传呼机,在新加坡已在2012年走入历史。如今,各地普遍人手一台智能手机,这是否意味着类似的攻击手段也可能在手机上复制,并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延伸阅读
他也指出,传呼机爆炸事件在本质上,与其他远程引爆炸弹装置的情况并无区别,不同之处在于策划者以传呼机为幌子,隐藏爆炸物。
一名黎巴嫩高级安全部门消息人士和另一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在传呼机爆炸事件发生的几个月前,以色列间谍机构摩萨德在真主党订购的5000个传呼机内放置了少量炸药。
黎巴嫩传呼机爆炸事件震惊全球,受访的本地学者指出,这起事件暴露供应链的潜在漏洞和风险,各国应提高警觉。
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RSIS)军事研究项目高级研究分析员林浩泽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利用通信设备发动爆炸攻击并非新战术,早在1990年代中期,以色列就曾通过改装电话发动类似攻击。
林浩泽说:“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战术是否会对普通民众造成威胁,但这次事件提醒各国军队和政府机构,须更加关注自己的供应链,尤其是生产和出口给关键人员或部门使用的设备。”
黎巴嫩多个地区,包括首都贝鲁特在内,星期二(9月17日)发生传呼机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2800多人受伤,死者包括黎巴嫩真主党战士。真主党指责以色列是幕后黑手,并扬言进行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