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许多中医研究已经为不同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临床证据。政府能以这些临床证据为基础,在公共医疗机构内设计监管沙盒来发挥中西医的协同效用,而一些公共医疗机构已在着手研究。
中医师认证框架的目的在于辨认具有更高专业能力水平,并能够提供更优质护理的中医师。框架必须符合中成药和针灸等特定服务的管理条例,预料将涵盖护理服务和中医师管理机制,以及适当护理与安全程序。
我国至今已有超过3400名注册中医师,其中约65%还在行医。
从概念上来说,中医师可把病人转介给全科医生,接受获得全额补贴的疫苗接种、医疗检查,以及慢性病管理服务。病人同时继续接受中医师的照料,包括调整生活习惯。
延伸阅读
他以中国、香港与台湾三地的经验为例说,医院通常同时提供中西医服务,但也认可医疗保健政策一般以西医系统为基础。“尽管中医有千百年的实践与经验,仍须符合主流体系的规范,才能融入体系中。”
目前已有超过100万人报名加入健康SG计划,虽然人数令人鼓舞,但不到目标的一半。40岁至59岁的新加坡人当中,只有三分之一加入计划。
中医机构可与西医全科诊所 探讨合作可能性
有鉴于中医采用全面调理与护理手法,并重视预防性护理,加上许多新加坡人选择中医服务,王乙康认为,政府必须整合健康SG计划和中医服务,尽可能让更多人获得高水平及合适的预防性护理。
卫生部接下来几个月,将邀请中医服务业者参与实地考察、模拟审核和对话会,以更好地拟订认证标准。当局希望通过这些交流来进一步了解中医服务和相关的运作考量。王乙康认为,中医师接受认证应属于志愿性质,而认证可用来确认中医师是否符合资格,可加入扩大后的健康SG计划。
中医机构也应该与志同道合的西医和全科诊所接触,探讨合作的可能性。王乙康指出,政府通过健康SG计划提供的津贴要如何分配,会是一个阻碍合作的敏感课题。“但我相信,中医界和西医界都会有人愿意合作。如果双方能针对扩大健康SG计划的合作模式提案,包括病人管理和费用分配方面的建议,会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王乙康也谈到把中医治疗引进主流医疗保健系统的挑战,也就是在综合诊疗所和公共医院提供指定中医治疗,让病人能获得政府津贴和动用公积金保健储蓄支付诊疗费等。
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天(10月27日)晚上出席大众医院的50周年庆祝晚宴,致辞时透露这个消息。他同时宣布,中医管理委员会将调整本地中医师的注册考试模式,让中医课程毕业生的评估过程更精简。
王乙康说:“既然有五分之一的国人向中医师求诊,中医师会是鼓励更多人加入计划的有效触点。以大众医院为例,每个月上门求诊的病人多达1万5000名,中医师们可以鼓励他们加入健康SG。”
王乙康说,建立中医师和全科医生之间的伙伴关系必须循序渐进,并采取实际的方式,当下能做的有三件事。除了推行中医师认证框架,卫生部将咨询全科医生和中医师,探讨可行的合作模式,以划分两者之间扮演的角色和工作流程。
政府计划在2026年推行中医师认证框架,协助辨认具有较高专业能力水平的中医师,也以此框架作为扩大健康SG计划的基础,让中医师为计划尽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