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今天相继发文强调“加大对发电供热煤炭运输的倾斜力度”以及“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也从侧面反驳了“大棋”一说。
美国之音更是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来形容中国是用寒冬断电的方式来报复澳煤,致使“百姓苦企业难”。
为什么迎合中国国内爱国主义热潮的“大棋论”却得不到官方媒体的支持?这一方面可能正如央视网文章所说,“大棋论”会使中国民众偏离基本事实;更重要的是,它还会掩盖地方政府治理上的缺陷。
这种舆论将地方政府的无能和急功近利摇身一变,包装成了晓以民族大义所作出的必要牺牲,不仅没有发现地方政府的问题,还美化了他们的作为。
中国“多省份拉闸限电”成为最近一周的焦点话题,除了因为限电行为本身给国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外,还因为限电后的舆论场上又刮起了“大棋论”。
文章直言地方政府平时不作为,临近考核搞层层加码、玩命突击,“跟开学前狂补作业一个道理”,质问“早早就看见红灯,非要等冲线时猛踩刹车,考虑过乘客感受吗?”
西方媒体语境下的另一种“大棋论”?
文章还说,当前中国国内动力煤、炼焦煤产能明显收缩,加上煤炭进口量减少,蒙煤通关量偏低,电煤供给短缺明显。这跟中国经济复苏伴生的高用电需求,显然不匹配。
中国存在多时的煤电供应问题和拉闸限电,在如今中西对立的情况下,也变成了制造流量、引导舆论风向的话题。在这种趋势下,理性、中立、客观的声音恐怕会越来越稀有。
这也造成了一幅幅颇为魔幻的画面:城市红绿信号灯没电而产生道路拥堵,电梯停电导致孕妇爬楼20多层、市政泵水站停止运行、商铺点着蜡烛营业、一家三口因为烧煤取暖的排气扇不能工作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甚至有医院也被限电……
但和去年主要限制工业用电的情况不同,今年这一轮电荒在一些地区波及到了居民用电,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咔一声给断掉了。
然而,炮制“大棋论”的自媒体也并非看不见本轮限电暴露出的实际问题,但之所以选择以大国博弈作文章,恐怕更多是从流量出发,毕竟“爱国”是现在最容易做的生意。
法广网当时在报道中则说,中国的禁令导致澳大利亚煤炭业受到伤害,但同时,中国部分地区的老百姓和企业也在寒冬中被迫承担间歇性的停电和更高额的取暖费用。
央视网文章《拉闸限电里没那么多“大棋”》则指出,此轮多地限电主要是受全国性煤炭紧缺、燃煤成本与基准电价严重倒挂、联络线净受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
央视网文章也指出,部分地方紧急限电,跟没把握好产业升级节奏、没做好平时能源管理工作、没跳出运动式减碳窠臼有关。
也就是说,与中国消耗的煤炭总量相比,澳洲的进口比例并不大,几乎不足以成为中国限电的原因,但在一些西方媒体眼中,却一直是反击中国的利器。其原因或许和中国的“大棋论”有相似之处。
业内人士的观点也普遍与文章内容相似,认为本轮限电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中国能源问题专家、经济学博士刘满平总结说,主因是近年来国内供给侧改革,以及澳大利亚与蒙古、印尼等国煤炭出口减少导致国内煤炭供给不足、煤炭价格上涨,电力紧张。
“爱国”是最容易做的生意
同样的,《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众号“侠客岛”上星期日(26日)针对“能耗双控”也发文批评,各地为优化能耗指标、不惜关停生产甚至影响居民生活用电的“一刀切”做法,只是为了达成“双控”目标的“运动式”减碳。
澳大利亚媒体ABC中文网在中国去年底出现电荒时曾引述国际投资管理公司安保资本(AMP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Shane Oliver)说:“对澳洲煤炭的禁令导致中国煤炭供应中断,这可能也是造成电力需要配给供应的原因之一。”
去年年底,中国就经历过一轮“电荒”。当时浙江、湖南、江西等陆续发布限电、停电通知,其中浙江义乌市以及金华市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公关场所尽量少开或不开供暖设备,当地工厂也接到相关的停电通知。湖南和江西也发出通知,呼吁不使用高耗能电器、高峰时段可实施中断负荷等。
尽管对澳煤的禁令的确给中国煤炭供给带来了变化,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以5588万吨的进口量排在第二的澳煤,今年上半年进口数骤降为零,但以5588万吨的数据为例,与中国同期煤炭18.5亿吨的总消耗相比,也仅占3%;即使是今年上半年以8505万吨煤炭成为第一进口国的印尼,其占比也仅为4%。
然而,当拉闸限电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的冲击还未消退,“限电大棋论”就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开启了刷屏模式,这些文章有的说,限电是“针对西方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而采取的战术,是为强力打压国内产品出口,对抗美帝的通胀输出,更有文章将其和孟晚舟回国、美澳核潜艇交易扯到一起蹭个热度。
另外几个特殊情况则是:水电不给力、风光仍难挑能源供给大梁;终端电价未调整,发电企业发一度亏一度,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双高(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增长过快,导致第二产业用电量激增;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天气;以及部分地区能耗指标过早用完,为了考核采取限电一刀切的停产停电措施。
中国近年出现的电荒不仅在国内引起高度关注,也牵动着西方媒体的神经。同样是限电问题,随着中澳关系的急速下滑,中国禁止澳煤进口,令西方媒体在这一问题上格外敏感,也不乏一些类似“大棋论”的阴谋说。
不过,中国官媒央视网昨晚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所谓的“大棋论”,其实是遮蔽了电煤供给短缺的基本事实,斥责“这些颇具误导性的观点,在乱带节奏中产生了不小的‘低级红’‘高级黑’的效果”。
官方为何反感“大棋论”?
据称一位“网红经济学家”在自媒体将本轮限电形容成“国家在下一盘大棋”,认为背后是“一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战”,随后各大自媒体也营造出“一场与美国对赌的金融战”的氛围,言之凿凿称这是“大国经济博弈里所看不见的刀光剑影”。
言下之意,在这一系列“大国博弈”中,“部分人的利益”必须牺牲,不能坐电梯、只能点蜡烛这种小事就请小民多担待点,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本轮拉闸限定为何引发关注?
而所谓的“大棋论”遮蔽了基本事实,还营造“为了限产而限电”的既视感和“用电紧张纯属人为设限”的错位认知。
还有文章鼓吹说,“这就是一场国家之间的对赌,就看谁能熬下去。既然逃不开那就打一场漂亮的反击战!既然选择熬,那就必须得熬到最后,没有其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