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生表示,参与这些社团商会活动,能接触更多人,增广见闻,让他获益良多。“所以我常鼓励创业的年轻人,多参与社团商会活动,一来对社会作出贡献,二来能加强自己的商业知识和经验。”
陈树生在南大修读会计系,后来去了新西兰的梅西大学(Massey University)念工商管理硕士。1981年回国后,他在新航工作了约三年,便在父亲要求下回到家族企业帮忙。
父亲对品质的坚持成就一番事业
1960年代至1980年代,龙标燕窝产品开始广泛销售到我国各个中药铺,也逐步走上工厂化,在班丹环道(Pandan Loop)和后港等地设立燕窝处理厂。公司也在半岛酒店(Peninsula Hotel)开设第一家零售店,成为业内首开先例的燕窝精品零售店。
陈树生是龙标燕窝第二代传人,与大哥树鹏、二哥树肆、还有四弟树明,联手执掌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为突破困局,一年多前龙标开始在中国福州设立加工厂,从获准国家直接进口原材料,在中国国内生产瓶装燕窝。虽然这缓解了龙标无法销售产品到中国的困境,但龙标燕窝在中国的业务已大不如前。尽管如此,陈树生仍看好燕窝行业的长期发展,认为亚细安区域人口逐渐富裕,越南和柬埔寨等新兴市场将大有可为。
企业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谈到年轻下一代,他指出,龙标燕窝作为一个老品牌,面对的更严峻挑战是家族企业的传承。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龙标燕窝在1986年成功推出业界和全世界首创的瓶装燕窝。这个新包装采用高温高压杀菌和真空密封,保留燕窝传统风味和营养成分,同时让产品更大众化。
因为有了这段与燕窝同眠的经历,让陈树生对燕窝产生了一份特殊感情。加上自小看着父母辛勤劳作,他对这行业更感受更深切。
兄弟同心壮大燕窝生意
工作之余,陈树生积极回馈社会,参与社团和商会活动,包括出任两届新加坡食品厂商联合会会长,潮州八邑会馆财政,以及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董事等。
从2013年起,中国政府陆续批准一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燕窝商出口到中国,但新加坡暂时还没获得解禁。
随着生意日渐蓬勃,陈锦标在1957年创立了龙标燕窝品牌,以龙为象征,代表兴旺与长寿。
燕窝作为滋补品,总让人联想到富贵人家。但陈树生表示,父亲陈锦标出生于贫苦人家,1942年从中国潮安飘洋过海来到新加坡,当时口袋里只有五毛钱。日军侵入新加坡,战争开始了,父亲的生活变得更加艰苦。
每个企业的发展过程,难免会遇到困难挫折。对陈树生来说,虽然几次金融风暴都带给公司影响,但论最大挫折,仍离不开2011年的中国“血燕”风波。这起事件源自一些不法商人将廉价燕窝熏至血红色,然后让它们流入中国市场,结果传出血燕造假和亚硝酸盐(nitrates)含量超标的新闻,最终导致中国政府全面禁止燕窝进口。
询及龙标燕窝的销售额,陈树生仅表示公司在本地业内占有极大市场份额。据了解,龙标燕窝在1960年代每月销售额已达50万元,一年销售额约600万元。随着公司过去50年来的迅速拓展,目前销售额肯定远超这个数额。
“况且,龙标燕窝是父母辛苦建立的品牌,帮助公司一方面是出于对父母的孝心,另一方面是我自小生活就和燕窝紧密相连,甚至曾住在燕窝屋中,对这个行业自然充满热忱与情感。”
说到燕窝,除了龙标燕窝,不少人或许会想到本地另一知名品牌——马标燕窝。陈树生表示,虽然龙标和马标是两家不同公司,没有任何商业关系。父亲和经营马标燕窝的源生海屿郊公司老东主刘进国其实是认识的朋友,而他和马标燕窝现任老板刘廷辉也相熟。
陈锦标育有四男二女,树鹏和树明一开始就跟随父母经营燕窝生意,二哥树肆原本是电子工程师,加入公司后负责燕窝生产系统。陈树生排行第三,主要管理会计事务、资金运作和市场开拓。
至今,他还记得拥有一双巧手的母亲,每天在油灯下挑出燕窝上的秽物,父亲则忙着把燕窝整理成一叠叠,然后用红丝线捆成球状包装卖出去。父母两人就这样起早摸黑做到夜晚,工作十分辛苦。 他感叹说:“一些人或许羡慕父亲创立龙标燕窝风光无限,事实上,父亲的运气未必比一般人好。他只是抱着原则和要求,尽心尽力确保售卖的燕窝清洁卫生。这种认真态度,让他产出的燕窝质量比其他业者优良,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陈树生打趣说:“有钱人大概也没有我这样的经历,能每晚闻着燕窝味睡觉。当然,我这个‘燕窝屋’主人也身负重任,一旦发生火患,我可能得先抢救燕窝,再想办法逃生。”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陈树生透露,公司已有部署,包括和本地另一知名品牌志成麻油合资在圣诺科兴建新厂房。
这个新厂房楼面面积约10多万平方英尺,比目前厂房多出许多。公司预计今年6月可搬入新工厂。到时,公司生产规模会扩大,能更好应付及扩大出口的市场,同时生产更多优质燕窝衍生产品.
而龙标燕窝生意还在拓展中,正面对许多挑战,我依然乐意扛起这份责任。
随着龙标燕窝生意蒸蒸日上,陈树生的生活也日渐改善,一家人从甘榜锌板屋搬入后港大洋房。
陈树生说:“其实爬上锌板屋顶相当危险,天气热时很容易烫伤脚,下雨时容易滑倒。但我们乡村长大的孩子只觉得好玩,哪知道危险呢?”
“血燕”风波重创中国业务
陈锦标在2015年逝世,享年92岁。陈树生说,父亲一直坚信燕窝的营养价值,天天都会吃点燕窝,即使到他去世前一天也不例外。“所以无论是由第三代接班,还是聘请专业经理人协助公司发展,我都会继续父亲‘让大家吃到真正品质的燕窝’的信念,坚持初心,用心把龙标燕窝的品牌做下去。”
战争结束后,陈锦标在新加坡河畔的海味干货店工作,开始接触到干燕窝。由于他对干燕窝的品质与卫生程度不满意,就和太太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清洗燕窝方法,从此开始走上燕窝批发及零售生意。
对陈树生而言,从事燕窝行业最重要的始终是热情,没有这个基础,是做不下去的。像他的大半人生便与燕窝紧密相连,他也感激父亲留给他这个燕窝行业与梦想。
龙标燕窝还透过明星宣传的行销方式,成功吸引到高消费群体;陈锦标因此赢得“燕窝王”的美称。
回首当时加入家庭企业的决定,陈树生笑说:﹁虽然当时我在新航负责系统会计工作,事业前景不错,
陈树生回忆说,父亲刚开始经营燕窝生意时,一家人住在实龙岗上段鳄鱼园附近的甘榜,住家既是门店,也是加工厂。每天一有空,他和其他兄弟都会帮忙父亲把装满燕窝的簸箕(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拿到锌板屋顶去晒。碰到下雨,大家就得赶快收回燕窝。
他透露,他和面包物语集团主席郭明忠同住后港一带,孩童时期已相识。
他说:“郭明忠最近告诉我,他小时候经过我家,觉得这洋房有如电影中的豪门,令他十分羡慕,后来才发现原来这是我家……我总是回说,好啦,讲前面部分就好,后面部分讲了好像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说起来,陈树生虽是龙标燕窝第二代,但在圣婴中学或南洋大学就读时,并没有多少同学知道他的家庭背景。他也乐得当一名平凡的学生,除了忙课业,就是跟同学打篮球和参与圣约翰救伤队的活动。
龙标燕窝第三代一些成员已加入公司,协助公司拓展业务。陈树生希望,公司未来能由这些对燕窝有热忱及认同龙标燕窝经营理念的年轻家族成员接班,可能的话也引进一些专业管理人才。
燕窝味伴随入梦
他感慨说道:“我的孩子没有我们这代人在家中堆满燕窝、天天忙着处理燕窝的独特成长经历,他们也很少到工厂或门店帮忙,缺乏对燕窝的热忱和感情。说到底,时代不同了,孩子成长环境也不同,我不可能像我父亲一样,以命令方式要求孩子为家族公司服务。”
陈树生住家不仅是燕窝加工厂,还是仓库。比如他的卧室就摆满一箱箱等待处理的燕窝,整个房间充满轻微的霉味,晚上就伴着他入睡。
这些年来,龙标燕窝产品也销售到中、港、台、澳、美等地,让本地品牌扬名海外。面对中国消费市场蓬勃发展,龙标燕窝积极发展当地业务,在厦门和成都设立门店。此外,具前瞻性的陈树生,约10年前进驻天猫开设龙标旗舰店,透过电子商务形式销售商品。目前,龙标在天猫的年销售额约800万人民币(163万新元)。
结果,陈树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就向新航呈上辞职信,开始接手龙标燕窝的生意,而且一干就35年。
65岁的陈树生是经营龙标燕窝的锦兴食品工业公司董事经理,也是龙标燕窝第二代传人,与其他兄弟四人联手执掌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此外,中国的情况将逐步改善,大中华地区仍有极大增长空间。
回首当时的决定,陈树生笑说:“是啊,那时候我们做孩子的都很听话,父亲说什么就照做。所以虽然当时我在新航负责系统会计工作,事业前景不错,而龙标燕窝生意还在拓展中,正面对许多挑战,我依然乐意扛起这份责任。”
35年前的一个晚上,当陈树生仍在新加坡航空公司工作时,他父亲陈锦标——龙标燕窝创办人把他和二哥叫来谈话,以不满的语气指责孩子到海外深造回国后,却没回来家族企业帮忙,最后还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辞去工作,回去公司服务。
陈树生表示,这个事件对龙标燕窝是重大打击。“事件发生前,我们的中国业务增长迅速,营业额差不多是以倍数增长。事件发生后,门店生意顿时一落千丈,几乎陷入停业状态,在这个市场的多年投资和努力也可说是白费了。”
陈树生育有两男一女,目前各都学有所成,大儿子在本地一家国际投资银行部门任职,小儿子在美国一家对冲基金担任分析师,小女儿则在某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从事数码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