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昌介绍,“在生态城项目中,中新的合作首先是专家层面的合作。一方面,两国专家共同对当地环境进行评估,讨论地块建设方案;另一方面,项目应用新加坡的优秀经验,比如,居民每5分钟就能徒步到达一个绿地公园,区域内建筑都是绿色建筑等。”
另一方面,在粤新企来自各行各业,既有传统制造、房地产企业,也有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企业。林振伦表示,“新冠疫情全球爆发,旅游业首当其冲,不少从事交通运输、航空、酒店等相关行业的新加坡企业受到很大影响。另外,新冠疫情和贸易摩擦导致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上涨,从事传统制造业的中小企,特别是出口型企业承受压力很大。”
谈及新冠疫情、贸易摩擦对在粤新企的影响,中国新加坡商会广东分会会长林振伦认为,“这个问题要两看”。“近年,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改变人们日常生活习惯。新冠疫情下,电商去年的收获是巨大的,包括一些出口型的电商。”
“产业园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张永昌说,“产业园是推进中国发展新政策、新思路的重要载体,政策实施效果好可以复制到其他区域,效果不好就加以调整改进,不会影响到其他区域的发展。中国土地辽阔、人口稠密,这种做法可以确保政策平稳有效推进。”
林振伦表示,目前有超过一万新加坡人在香港工作、生活,新加坡香港商会有约五、六千会员,许多新加坡商人更是通过香港投资中国内地。他建议,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趋势,新加坡企业应该以一体化的思路进行区域部署。“现在新加坡企业来中国投资经营必须融入中国市场,了解中国国情、市场需求,利用自身技术、资源优势,整合中国国内渠道资源,才能实现长足发展。”
但长远而言,林振伦表示,新加坡企业对在粤发展仍充满信心,“中国国内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特别是日常生活消费行业前景非常不错,国内市场的支撑给新加坡企业带来很大的鼓舞和动力。”
除专家合作以外,张永昌表示,中新双方还成立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绿色住宅、产业及商业项目,建设生态城内的基础设施,并对绿色建筑进行管理及维护。
林振伦非常期待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近日,中国内地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中国香港出台北部新区规划,这些发展策略都非常精准。我们认为,未来十年大湾区会是非常活跃的经济增长点。长远来看,大湾区范围内的企业都能享受红利。”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新粤双方积极克服疫情不利影响,进出口贸易逆势增长4.8%,总量达958.5亿元人民币。今年1月至8月,新加坡在广东的投资增长40.95%,广东在新加坡投资增长251.57%,双方经贸投资合作潜力巨大。
张永昌认为,未来中新合作将更多元化,“新加坡和中国文化相似、语言相通,双方多年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拥有友好的合作方法,这并不容易复制。当然,我们希望能把优秀的经验带到其他国家,但我认为中新关系是比较特别的。”
张永昌表示,一些东盟国家很希望了解中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高质量发展,特别在高科技产业取得飞跃式的进步,很多国家都想模仿中国的做法。
来源:南方新闻网
林振伦:新企应以一体化思路布局粤港澳大湾区
据报道,截至2021年10月,中新天津生态城累计绿化面积达1065万平方米,与2016年的550万平方米相比,增加了近一倍。生态城的植物种类由最初的66种增加到了265种,生态城及周边地区共记录到鸟类191种,连黑天鹅也“飞”到城市公园之中,与居民做起了邻居。
2019年,中新广州知识城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首次与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重庆互联互通项目并列为“3+1”旗舰项目。目前,新加坡与中国在苏州、天津、重庆、广州、吉林、南京等城市,建立了至少七个大型合作项目。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张永昌表示,每个中新合作产业园的定位都不一样,这关系到中国具体发展情况,以及不同城市面临的不同发展问题。他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当时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把天津市中心往东40公里外的一片盐碱荒地发展成一个宜居宜业的区域。”
10月20日,广东—新加坡合作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广州和新加坡两地以视频形式召开,回顾两地合作成果,探索潜在合作领域。
近日,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张永昌、中国新加坡商会广东分会会长林振伦接受采访,分享新冠疫情下中新合作近况,畅谈不同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张永昌:产业园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
他举例,新加坡电商平台虾皮(Shopee)在深圳、上海、香港均设立了办公室,为中国企业提供跨境贸易服务,帮他们的产品“走出去”。“据我了解,目前虾皮电商的深圳总部已有近两千名员工,未来他们计划扩展到五、六千人,这在华南地区规模是相当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