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涵医生指出,通常改变饮食习惯可以帮助缓解胃炎、十二指肠炎、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胃食管反流病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胆结石患者有所帮助。他举例说明:“以胃炎为例,我的一些病人发现避免吃辛辣和酸性食物有助减轻胃痛。至于胆结石患者,避免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或许有助缓解患者面对的疼痛症状、腹胀或消化不良。针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来说,改变饮食也有益于减轻胃痛症状。然而,寻求医疗咨询并接受适当身体检测,如胃镜检查、超声波或CT扫描仍很重要。”
戴祖煌医生指出,有些人可能误以为非处方药物可以常吃或长时间服用而无须求医。他解释:“虽然有些非处方药物,如制酸剂(antacids)可以帮助缓解胃痛症状,但强烈建议那些经常服用这类非处方药物的患者去看家庭医生。因为长时间自行用药而不求医,可能会延误诊断潜在的严重疾病。在为患者诊断胃痛时,家庭医生通常也会做医疗评估,然后推荐合适疗程。”
戴祖煌医生也说,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胃痛的患者,通常会有腹痛,感觉腹部受压和饱腹感,以及作呕抑或早饱现象。上述患者往往可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缓解胃痛问题。然而,若改变饮食习惯后,胃痛仍持续,就强力建议咨询医生。
胃痛在中医临床辨证可分为四型,即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肝气犯胃型及胃络瘀阻型。本地最常见的是脾胃虚寒型。症状为喜暖畏寒,胃部隐痛,空腹加剧疼痛,进食后疼痛明显改善,四肢不温等。这是由于本地天气炎热潮湿,国人喜喝冰冷饮料,以及吃生鱼和水果等生冷食物。此外,多数人常误以为天气热须服用清热凉茶或解暑苦瓜汤等,这反而容易引起脾胃虚寒型胃痛。
非处方药物不应长期服用
本地胃痛患者的发病导因常多样化,多数因生活节奏紧张和精神压力繁重,伴有容易焦虑、忧郁,睡眠差,过度劳累等。
——林丽明医师
林丽明医师提醒,本地胃痛患者的发病导因常多样化,多数因生活节奏紧张和精神压力繁重,伴有容易焦虑、忧郁,睡眠差,过度劳累等。这类病情较复杂的患者应及时求医,以免演变成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或穿孔,甚至是胃癌等严重病症。
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胃痛,受访专家劝请人们避免抽烟或喝酒,切忌进食过度或吃刺激肠胃的食物。此外,也建议人们在日常中做到以下事项:
有些人为了避免吃固体食物,会选择喝些温粥或温饮料。林丽明医师说,温粥与饮料可帮助缓解脾胃虚寒型的胃痛,但对其他证型的胃痛效果不理想。尤其是胃酸分泌少的胃痛,反而会加重病情。
改变饮食习惯后胃痛持续应求医
- 持续性腹痛,尤其是症状严重或难以忍受;
- 吞咽困难;
- 排出黑色粪便或粪便带血;
- 吐血或呕吐物有咖啡色物质;
- 体重因不明原因减轻;
- 排出尿液为茶棕色;
- 皮肤和眼睛发黄;
- 剧烈且持续腹痛。
常面对胃痛的人,应避免哪些饮食?莱佛士糖尿病和内分泌医疗中心主任营养师谢慧锶指出,高脂肪的食物会加重胃部炎症。经常胃痛的人也应避免摄取咖啡、酒精、酸性食物和饮料、果汁、碳酸饮料,以及油炸和辛辣食物。
胃痛起因多 留意伴随症状
傅国涵医生指出,常见的胃痛原因包括胃炎,而最有效治疗胃炎的方法,是一组被称为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的抗胃酸分泌药物。其他有助于治疗胃炎的药物包括法莫替丁(famotidine)、雷尼替丁(ranitidine)、抗酸剂和镁乳。傅医生也说,接受检查是胃炎治疗的一部分。胃镜检查对诊断胃炎和胃酸反流疾病,排除胃肿瘤和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面皆非常有用。
傅国涵医生透露,多数的胃痛病例须经过彻底的检查和接受药物治疗来解决。在某些情况下,如胆结石或癌症则可能须要动手术。他建议:“若胃痛患者在几天到一周内情况没有缓解,就应该求医。病患可能须要接受胃镜检查、超声波或电脑断层扫描(CT scan)来诊断病情。”
中医临床将胃痛分为四型
避免吃固体食物?
林丽明医师补充,如何正确摄取酸性食物或牛奶,须根据患者接受诊断后的胃酸状况来判断。例如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酸分泌偏少,应吃一些酸性食物如酸奶、醋烹菜肴、鸡汤等,以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与增进食欲。另一方面,浅表性胃炎患者如胃酸分泌偏多,宜吃一些中和胃酸的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馒头等,同时忌食容易产酸的食物如甜点,以及刺激胃酸分泌的浓茶、咖啡和酒类等。
- 少吃多餐;如每天吃五到六顿小餐,代替三顿大餐,有助缓解消化问题。
- 按时用餐,让肠胃习惯在规定的用餐时间释放胃液。
- 放慢进食速度。
- 体重超重者应通过运动锻炼来减轻体重。
- 可选择柔软易消化的食物来减轻胃痛症状,如低脂希腊酸乳酪、全麦类食物,以及鱼类和鸡蛋等瘦肉蛋白质食物,有助于中和胃液酸度,避免疼痛加剧。
- 可测试与留意哪些食物会使胃痛症状加剧,并避免摄取这类食物。
- 可适当解压,练习放松身体的技巧,因为心理压力会增加胃酸分泌,减少胃粘膜保护层。
另外,如果有幽门螺杆菌的家族或个人病史,以及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如常见的双氯芬酸(diclofenac)、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和消炎镇痛药吲哚美辛(indomethacin)等,都会增加患胃痛的风险因素。
养生保健中医诊所林丽明医师说,胃痛在中医学称为胃脘痛,临床表现为上腹胃部疼痛,并有嗳气、吞酸、呕吐等症状。常见的原因多由于忧思脑怒,或外感邪气,或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及嗜食生冷,饥饱无常,损伤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如果没及时治愈,容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疾病。
Alpine Surgical Practice大肠及创伤专科肠外科顾问医生傅国涵指出,一般人的理解是上腹疼痛是由胃引起的。然而,事实上这部位的疼痛可以由多种不同原因造成,如胃炎和常见的胃溃疡,也可能是胃癌、十二指肠炎和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俗称胃酸倒流)、胆结石和胆囊炎症、肝脏或胰脏相关问题、胆总管问题,甚至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
避免吃酸性食物和喝牛奶?
戴祖煌医生强调,胃痛的正确治疗应该从寻求专业的医疗看诊开始,在确诊后,医疗人员可建议患者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如改变饮食习惯,接受药物治疗,或结合这两者的治疗方法。
事实上,不是所有固体食物都要避免吃。谢慧锶说,食用高纤维与低脂肪的固体食物可以帮助缓解胃痛症状。这类容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中和胃液的酸性,而高纤维固体食物也能增加饱足感,促使人们不容易过食。
除了胃痛发病频密,持续时间长,疼痛剧烈要马上求医外,若胃痛迅速蔓延全腹,痛点明显,恶心呕吐,有时伴有明显休克症状,也必须紧急抢救。然而临床上也有许多胃痛不一定是由胃病所引起,因此最好是及早求医,诊断是否患胃病,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可避免延误最佳治疗的时间。
义顺综合诊疗所家庭科医生戴祖煌也指出,造成胃痛或上腹疼痛的原因很多。除了以上提到的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和癌症外,还可能包括消化性溃疡病(peptic ulcer)、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胆结石病。其他较不常见的导因包括胰腺炎、心脏病、肺炎或是肌肉骨骼疼痛。以本地情况来说,最常见的胃痛导因有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和消化不良问题。
谢慧锶解释,一般建议患者避免吃酸性食物,因为这可能加剧胃痛症状。牛奶的酸性虽然比胃液低,但也会促进胃酸产生。这是由于牛奶中的酪蛋白和钙成分是胃酸分泌的兴奋剂。另外,牛奶中含有较多脂肪,可能引起胃酸倒流,有些人也可能对牛奶过敏而使胃酸倒流情况恶化。
治疗方面,中医采用辨证论治法,以个人化的相对应治疗方案治疗,疗法多以中药、针灸、拔火罐、推拿、脐贴及饮食生活调理综合治疗。灸法和脐贴是通过药物和温度,刺激患者的神阙穴,达到散寒止痛的作用。一些科研也表明,胃痛常用的针灸穴位如足三里与内关配合,可以增加胃肠蠕动,缓解胃痛;公孙、内关配合,则能有效缓解胃部疼痛等。
傅国涵医生则指出,胃痛并不像人们常认为的只是由胃炎引起。如之前所述,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有些是良性的,有些则是恶性的病因。就算是良性病因也可能发展成危及生命的情况,如良性胃溃疡,随后大量出血或穿孔。至于恶性病因,重要的是及早诊断,在疾病处于较初期的发展阶段时,便接受适当治疗,增加治愈率。
建立良好习惯,远离胃痛
针对喝酸奶(也称酸乳酪)可缓解胃痛,谢慧锶指出,酸奶含有促进肠胃排空的益生菌,而通过与胃粘膜受体相互作用,一般认为这可触发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益生菌也有利于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以及增强免疫力和肠道动力。
针对坊间流传应该如何吃才能缓解胃痛问题,谢慧锶和林丽明医师也逐一点评。
此外,人们也要留意自己是否对特定食物过敏,因为这也可能诱发胃炎并引起胃痛。若是诊断为患有胃溃疡,也要避免吃辣椒、巧克力、芥末谷物(mustard grains)等食物。
胃痛是许多饮食不规律的人,日常生活中普遍面对的肠胃问题之一。受访医生指出,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有良性也有恶性的,即使是良性病因,也可能发展成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应及早求医。营养师和中医生也为胃痛患者提供饮食建议,让你把胃搞定。
饮食禁忌与建议
胃痛常用来描述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这也是许多饮食不规律的人,日常生活中普遍面对的肠胃问题。
轻微胃痛可以在无须用药的情况下自行消散,但两名医生指出,如果胃痛发生时也出现以下任何一项症状,就应该求医:
傅医生也说,许多人都喜欢自行用药,但必须意识到如果症状和疼痛在一周的药物治疗后没有缓解或改善,就须要求医。这是防止良性病况发展成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的关键。
根据德国马尔堡大学研究员2014年发表在《家庭实践》期刊的调查,从全球范围的相关研究显示,胃痛的发病率为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