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超过九成客人是回头客。刘祥虎英文不算好,却最喜欢问客人来自哪个国家,自豪自己做的牛肉面被全球各国的老饕品尝。
因此,开档后,蔡例耘让刘祥虎做起了他熟悉的家乡美食,店里的大小事情都全权交给刘祥虎打理,两人也从不因钱财问题产生纠纷。蔡例耘感叹道,店里温度像火炉一样,刘祥虎着实辛苦,自己也不敢帮倒忙。
日做超过10小时 逾九成是回头客
谈到是否希望将生意扩大,蔡例耘摇摇头说,如今儿孙已长大,没有什么经济压力,只想做点小生意,多交朋友。“我时间很多,给自己找点事情做,不为赚大钱,只是一点寄托。”
“如果要离开,我还真的会很舍不得,所以能做下去就会一直做下去。”
嫩牛肉配上高汤,再加上嚼劲十足的面条,闻起来就香气四溢,吃一口更是回味无穷。位于牛车水珍珠坊小贩中心的牛肉面摊“一品牛腩王”,在近十年的时光里,不知成了多少人的心头好。
刘祥虎说,做小贩许多年,客人的好评给他成就感,也与蔡例耘结下深厚友谊。
祖籍潮州的蔡例耘(69岁)自认为是个“很会吃”也“很爱吃”的人。他年轻时就对美食充满兴趣,并时常飞去潮州享受正宗当地美食。不过,蔡例耘却并未将兴趣当作事业,机缘巧合下,反而做了30年的窗帘布生意。
疫情期间没关店 提供打包服务
回新之后,蔡例耘才开始在美食业里小试牛刀。他先后尝试顶下杂货店、干货店以及食阁摊位等,卖过鸡饭和炖汤,但收益都不尽如人意。正在焦灼之际,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正在寻找合伙人的刘祥虎(55岁),两人一见如故,决定合伙开档。
刘祥虎说,“一品牛腩王”在各地的华人网站上都小有名气,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和越南人。他虽然英文不太好,但遇到外国游客时总喜欢询问对方国籍,和日本、韩国、泰国及洋人客人都能沟通。
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成功,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让默默耕耘的小贩及许多每天到小贩中心解决三餐的国人振奋不已。《联合晚报》2019年1月到8月,以及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先后推出两个系列的《小贩周记》,深入发掘报道小贩中心特色,向读者介绍超过60档既好吃又有故事的小贩档口。由于读者和小贩反应热烈、欲罢不能,《联合晚报》采访团队“接二连三”,从2020年12月起的每周二,推出第三系列的《小贩周记》。
“有一次还遇到来自刚果的客人。我就好奇自己做的面被多少国家的人吃过,感觉传遍世界了,就很自豪。”
蔡例耘回忆,他弟弟做窗帘轮轨,多年来和自己配合得当。后来,弟弟不幸患癌去世,悲痛不已的蔡例耘也再无心窗帘布生意,便将店铺卖掉,移民澳大利亚。
“我只会例行来看看店里的情况,和这边的朋友喝喝咖啡,聊聊天,从不干涉经营或者质疑刘老板的运营。”
本期《小贩周记》,请蔡例耘畅谈他创业的经历,以及和新移民头手之间的合作默契。
“我非常重视兄弟感情,弟弟的去世让我非常灰心。刚好有亲戚在澳洲做生意,我就想换个环境。不过,未满一年我就返回了新加坡,我还是习惯新加坡的生活。”
疫情期间也没关店,为公众提供多一项打包食物的选择。
它不仅让新移民忆起家乡味,更是满足了本地老饕的味蕾。摊位老板——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蔡例耘和头手——来自中国山东的新移民刘祥虎,与其说是上下级的关系,不如说他们是彼此的合作伙伴、知己和老友,多年来互相支持、包容,共同将小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
刘祥虎说,自己是劳碌命,不喜欢闲下来,所以即便是在去年的病毒阻断措施期间,他也没有歇业。
“收入骤减的那段日子给我带来压力,我想着待在家里很无聊,不如在这里守着,赚一点是一点。”
谈到合伙生意经,蔡例耘说就是“不计较”。年近70岁的他觉得,能交到一个好朋友本就不是易事,更别说还能一起做生意。凡事都以包容和大度的态度处理,才能大事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