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交所(NYSE)超过1000亿美元市值上市公司有50多家,港交所接近10家,而新交所却一家也没有。作为拥有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的新加坡,却缺少一个顶级的交易所,确实是金融界心头隐痛。

以私人银行中的大中华业务为例,最近几年,的确有大量的私人资本流向新加坡,但在绝对数量上仍然无法同香港平起平坐,甚至面对着纽约/温哥华/旧金山/伦敦的崛起之势,这与中国企业选择挂牌上市的最终目的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的确,过去十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挂牌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公司也曾经让新加坡投资者血本无归。但我们是否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曾经的失败,而非“一朝被蛇咬,十年草绳惊”的鸵鸟,因为担心和害怕而与明天失之交臂。

近年,新加坡的金融政策强调金融创新,对虚拟货币等数字代币等新兴业务的监管和推行保持了开放的态度,使得这里成为区块链等领域的投资重镇。对家族资产的优惠政策,也提高了全球富裕家族到新加坡落脚的兴趣,但唯独证券市场和IPO市场久久不见起色。

从传统的上市公司业务上来看,在港交所上市的挂牌企业市值大约是新交所的5.5倍,日均成交量是后者的10倍。近年,大量的中国优质资产到香港挂牌,发股规模连创新高,不断创造着新神话、新富豪。

英文中有句成语是“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 ,讲述着危机和成长的关系。一个有“人气”的交易平台,带动着信息、科技、资本、人才的流通,那是金融业的命脉所在。我们的交易所在传统板块上已略逊一筹,如今更是兵临城下,没有太多的时间了。

(作者是私人银行从业员,本文仅代表个人立场 tanlei@singnet.com.sg)

然而,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投资等等,都会将最终的挂牌上市,视为重要的资本套现的出路。一个活跃且有规模的交易平台所带来的附加值是成倍放大的,因为它牵涉了投资银行、企业并购、审计、律师、证券行、财富管理以及企业公关服务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生态链。

近年,为了扭转挂牌企业数量大幅下滑,新交所决定将自己发展成为亚太区首屈一指的衍生产品交易平台。目前,它是中国A股股指、印度股指和日本股指的主要交易平台。新交所在今年第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显示,证券业务比预期下滑了6.6%,但衍生产品交易激增了17%。

可是,如果同时也注意港交所动向的业内人士应该知道,去年港交所的衍生产品业务第一次超过了新交所。这还不包括它在2012年收购、目前全资拥有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生意。过往10年,在中国经济的带动下,香港市场的股票交易已经遥遥领先。如今港交所也动起了衍生产品特别是A股期指的念头,对新交所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上,有一种方式叫做“买空/卖空”(Long/Short)。简单地说,就是在买入一支有上升价值股票的同时,也卖出一支升值有限的股票;而港交所(HKEx)和新交所(SGX),正成为不少机构投资最近的热门首选。

五湖四海

事情起源于不久前港交所宣布,将在今年底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简称期指)的消息。业内人士均知,在新交所的衍生产品(Derivatives)交易平台,以中国A股为参照资产的中国A50指数期货是其王牌。它不单是目前中国在境外唯一的A股期指衍生产品,且在新交所衍生产品交易总额中的比率接近40%,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