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逆转持续恶化的世界经济形势,必须等到一场重燃经济动力的契机,先决条件是尽快把病毒赶走,以免各国政府在疫情仍在的情况下,不断掏钱刺激本国经济复苏。愈演愈烈的中美博弈和区域性对抗局面,如同到处都有火药桶,有可能演变成一次世界范围的大冲突。
过去的日子是回不去了,整个经济领域会不会像二战后出现的废墟,为世界带来一次重建的机会,带来另一次繁荣的契机?这仍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已有人说全球航空业至少要到2024年才会全面复苏;陷入困境的新航,刚把6月筹集到的88亿元流动资金花掉一半。其他面对财务危机的大企业处境艰难,我从事建筑业的朋友说,本地建筑业至少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回复常态。
疫情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自由自在的日子只能在怀念之中,即使疫情过后,我们也难以恢复旧有的生活常态;而遭疫情破坏的一切,须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来重建。在放松隔离措施后,各国的感染病例又告回弹,然后又再封锁,周而复始,导致经济陷入萎缩状态。
冠状病毒疫情还在横扫全球每个角落,各国经济形势险恶,就业情况严峻。关键问题是,前方还有什么状况会发生?
后冠病时期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弗里德曼并没有感到悲观,不过他的说法非常技术性,也不容易为一般人所理解。弗里德曼曾写过畅销书《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强调了世界的平坦无障碍,使得全球横向联系和交往十分容易,但人们还是不禁要问:疫情过后的世界会更平坦还是更崎岖?
因为冠状病毒不像2002年11月至2003年9月间,于29个国家和地区扩散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简称沙斯)那样,出现一阵子就自动消失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本月21日表示,希望冠病大流行在两年内结束。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病毒继续伤害经济,摧毁我们所过的日子。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今年4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冠病大流行之后的世界》的文章,并在随后多个公开场合,讨论疫情后的国际格局与全球化未来,强调了疫情教会我们应对大自然保持谦逊的道理。
毫无疑问,世界正面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艰巨的挑战,一场新型病毒大肆破坏一切的危机。如果比尔盖茨的预测准确,那就是说目前还不是至暗时刻,即使世界经济仍未处在崩溃边缘,我们已再也回不去过往。
过去的日子是回不去了,整个经济领域会不会像二战后出现的废墟,为世界带来一次重建的机会,带来另一次繁荣的契机?
全球冠病确诊病例人数在4月3日破100万大关,6月29日破千万大关,8月12日再破2000万,如果加入没有被记录在案的数字,全球确诊病例肯定很惊人。但很多人已麻木了,不再关注这些数据,因为知道了也无甚意义,人们关注的是往后日子怎样过下去,即使再也回不去从前。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最近一次采访中预测,最坏的情况还在前头,死亡人数最终将上升数百万;那些医疗保健系统和经济已经陷入困境的新兴市场,将是承受疫情痛苦最大的地区。
(作者是本报高级评论员)
撑经济、保工作、保生计、保企业、促消费,成为政府必要的口号和行动,而且多数是由政府买单。各国也都在重新思考全球化,重新设置全球供应链,要在疫情肆虐的废墟上建起新的经济秩序,让经济活动能恢复运转,帮助失业者重新找到工作,但这些难题没有人有把握解决。
许多国家的刺激措施和配套到期后,无可奈何必须再推出援助计划,而能不能阻止经济免于崩溃,仍是个大问号。在抗疫期间,疫情改变了许多经济领域的运作模式,企业倒闭或缩减人手,商店结束营业,人们失去工作,大家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改变了,消费习惯也不一样了,我们把这个叫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