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贩若退休或离世,手艺失传,再无法吸引年轻人加入,传统美食能否传承下去,小贩文化能不能继续发扬光大,值得担忧。

政府在2018年拨出6600万元,推行首个文化遗产发展总蓝图——“新加坡文化遗产计划”(Our SG Heritage Plan)。计划由四大主题组成,分别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珍藏”和“我们的社群”。总蓝图会如何推行,值得每个新加坡人关注和期待。

在我国小贩文化入遗后几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宣布马来西亚与中国联合申报的禳灾祈安民俗活动“王舡游行庆典”(Upacara Ong Chun),马国与印度尼西亚联合申报的押韵马来诗歌“班顿”,以及中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申遗成功。

经过两年多的殷切期待,我国的小贩文化终于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负责审核项目的国际评估团说,小贩文化是新加坡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增强了身份认同,也联系了世世代代的新加坡人。

作为缔约国,新加坡接下来也将致力让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册,有人已提供建议,例如兴都教徒庆祝屠妖节的年度蹈火仪式,新加坡华人移民最早的聚居地牛车水等。

政府于1972年在裕廊设立第一个小贩中心,如果当年的第一批小贩至今还在经营的话,也有48年了。

配合申遗成功,国家环境局将从这个月26日到明年1月11日举办“新加坡小贩节”,让国人通过一系列线上活动,重新认识和了解我们独有的小贩文化遗产,并对构筑未来小贩中心提供意见。

今年国际评估团共评审57个国家所申报的5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终共有35个被列入名录,成功率很高。热衷于申遗有没有意思,当然有争议之处,有些项目还必须抢先为快,迟来就给其他国家拿走了。

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商品化的影响,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原有生存的土壤和社会条件。马六甲古城和槟城乔治市于2008年7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尽管当地政府制定行动计划,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时过境迁,这两个马来西亚历史悠久城市的样貌和味道都不一样了。马六甲鸡场街(Jonker Street))这条集古迹、文化、休闲三体合一的古老街道,过去几年的变化让我这个常客感触最深。

申遗成功后,除了积极推广小贩文化,如何提高小贩中心卫生水平,是接下来的工作;而小贩中心未来的经营模式,应该完全交给所谓的社会企业,还是应由环境局继续负责,都必须仔细研究。

况且,申遗成功后不是一了百了,新加坡每六年必须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呈报告,说明我们在保护和促进小贩文化做了哪些努力。

别急,先让小贩继续有故事可说,把刚得手的小贩文化做得更好再说吧。

我国小贩文化是一个“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贩若退休或离世,手艺失传,再无法吸引年轻人加入,传统美食能否传承下去,小贩文化能不能继续发扬光大,值得担忧。

每个小贩背后都有不同的故事,有些传承了第二代、第三代,经过几代人的辛劳,打造独特美食的招牌。现在小贩文化得到国际认可,有助于这个行业的薪火相传,甚至让本地多元小贩美食走出新加坡,在其他国家继续焕发光芒。

这样的评语生动贴切,点出了小贩文化对新加坡人的重要性。申遗成功,是因为几代小贩的辛勤付出,建立起世界罕见的国民食堂;而政府把不同种族的小贩集中在同个屋檐下,不但解决街头小贩造成的市容和卫生问题,现在回头看,在不同组屋区兴建小贩中心的政策,不仅成功而且眼光独到。

(作者是《联合早报》高级评论员 pohlhg@sph.com.sg

新加坡于2018年2月22日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签署这一国际公约的义务,是必须确保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