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教授,研究生导师

从全球范围来看,跨境并购总体向上的趋势不可逆转,而且海外并购还是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暂时的放慢脚步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停滞不前。在海外政策环境日益变得严酷的情形下,中国企业更需要静下心来苦练技术创新之功。须知,资本巨物并不一定是市场强人,但技术巨臂一定是商业王者,只有勤加内涵修炼,将自己打造成钢骨金身,才能在国际并购市场上振臂一呼而收八方响应之效。

按地区划分,今年上半年日、美、欧企业的海外并购金额总计为3816亿美元,其中美国企业为1751亿美元,占总金额的46%;日本企业紧随其后,达1122亿美元,占总金额的29%,高于欧洲的941亿美元和25%的占比。

的确,海外商业并购环境的收紧,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构成了不小的约束,其中美国不仅强化了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权威,而且制定了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MMA),导致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在今年上半年断崖式下跌70%以上;与此同时,作为昔日中国企业在欧洲展开并购最活跃的国家,德国也推出了对非欧盟企业收购本土战略性企业的审查新规,并且首次以安全为由,叫停了中国企业收购电网运营商50赫兹公司部分股权一案。

此外,据美国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美国企业海外存留的利润总量约3万亿美元以上,其中今年上半年流回美国的资金就达5100亿美元,这些流进美国本土的资金除了少量用于还债与资本支出外,相当一部分用于了股权并购交易。

实际上,除了依靠优惠政策的烘托外,美日企业因手握着充沛的现金,也显示出了自我非常强大的并购能力与商业信心。观察发现,伴随着经济基本面的改善,美国股市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日本股市也抵达近30年的最高点位,上市公司在利润不断增长的同时,市值规模也越来越大,手中的“余粮”也愈来愈丰盈。

但我们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收缩,并不完全是欧美国家的政策调整所引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中国国内“去杠杆”的要求所致。对比发现,在海外并购降温的同时,今年中国境内企业并购交易金额也下跌了27%,境内外商业并购步伐整齐划一地放慢,既可以看做是政策方向有序引导的结果,也可以视为企业在资本扩张之路上回归理性的标志。

值得注意的是,与美日等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呼风唤雨完全不同,中国的海外并购似乎走向了低潮。来自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产生跨境并购交易数量,比上一年度同期减少42起,交易资金规模下降18%,并且这也是在两年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下历史高位后,连续四个半年出现的回落。更值得关注的是,昔日一直处于放量增长状态的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也在出现了不小程度的收缩,今年上半年交易并购环比数量下跌了26%,金额下跌了30%。

初步统计,今年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巨额并购交易,占到了交易总量的的44%。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收缩,并不完全是欧美国家的政策调整所引起,很大程度上是因中国国内“去杠杆”的要求所致。对比发现,在海外并购降温的同时,今年中国境内企业并购交易金额也下跌了27%,境内外商业并购步伐整齐划一地放慢,既可以看做是政策方向有序引导的结果,也可以视为企业在资本扩张之路上回归理性的标志。

与美国相比,虽然日本政府手中的日元没有如同美元那样的强势,但日本央行却一直推行着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数年保持低利率,且目前的短期利率和长期利率,分别维持在负0.1%和零左右的水平,由此为企业的海外并购创造出了低成本的融资环境。同时,日本银行过去几年主要投资于国内债权市场,但这种投资方式回报率较低,且会带来利率风险敞口。相比之下,日本银行更愿意将资金拆借给能够带来更高回报的并购企业,日本企业出海收购于是变得更加的底气十足。

显然,美国与日本成为了全球资本并购最为活跃的国家。算了上半年的并购增量,截至目前美国的跨境并购总额达到了1.3万亿美元,全年再破历史记录的概率大大提升。同样,日本今年上半年不仅并购交易规模创出了历史新高,而且多达340起的企业并购数量,也刷新了历年同期峰值,其中规模超过1000亿日元(约8.78亿美元)以上的并购案就有13起,为日本历史上所罕见。

总量盘子还不足以清新展示时下并购力量的生猛程度。统计资料表明,今年迄今并购项目的平均金额达10.7亿美元,高出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份的水平;同时一个个行业庞然大物在并购大潮的簇拥之下腾空而起,其中制药和化学品生产集团拜耳收购孟山都公司,产生了全球最大的种子和杀虫剂制造商;加拿大巴里克黄金收购兰德黄金资源公司,催生出了全球最大的黄金矿商;康卡斯特竞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诞生了世界最大的传媒公司。

另外,虽然除日本之外的亚洲企业并购金额逊于美国与欧洲,但在全球并购活动中所占的份额却提升到了35%,高出10年前12个百分点;相反欧盟公司并购占比相较10年前下降了14个百分点。

在此我们必须强调,企业财务状况本来就与市场并购交易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财务状况越强大,越有利于企业展开并购,而并购的利好消息也可一定程度刺激股价,进一步扩大公司市值以及获利能力。

两项动作对美国之外的跨国企业不约而同地产生了“黑洞效应”,即一方面吸引大量企业转向美国,另一方面吸引美国海外企业的资金纷纷回流本土。对于转向考虑到美国经营的跨国企业而言,主要有投资新创公司与斥资购买股权两种途径,而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不仅成本低,且进入美国市场的速度要快,并购交易于是成为许多非美企业迈向美国市场的最优选择。

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现金储备超过了2万亿美元,其中排名前24位的上市公司掌控的现金储备达到了1.12万亿美元;同样,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上市公司的手头现金目前达到120万亿日元,按500家主要上市公司计算,公司手头现金占总资产的比率达11%,比美国还要高。

日本货币政策推动海外并购活动

美日两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跨国并购阵营中鹤立鸡群,首先得益于两国特殊的财政金融与货币政策安排。拿美国来说,美联储升息动作不断,美元进入上升通道,仅今年以来就升值了6%,美元所形成的强大购买力,再加上无与伦比的特殊地位,直接组装成了美国企业大举海外并购的强劲“发动机”。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在国内进行了大尺度税改,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5%降到21%的同时,跨国企业回流到美国的现金税率也大幅降低了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