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Reggio Emilia)发展出一套有名的教育理念,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肯定环境对于孩童的学习所扮演的角色。社区里的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一名教师,当孩童到屠宰场看屠夫处理肉类时,那一刻,屠夫就是教师;走过花圃时,花农就是教师。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另外,新加坡有些幼儿园的设施本身就有所局限。不少的幼儿园建设在市中心金融区的高楼大厦内,户外教学大大受到限制,因此在园所内开辟一间课室作为动作技能发展的空间。对于四季如夏,晴时多云偶阵雨的新加坡来说,这不失为一种让幼儿运动的选项。
我们要正视新加坡的现实情况。新加坡是个冷气大国,我的一名从冬天气温可达零下30摄氏度来的蒙古朋友,在新加坡出行时竟然随身携带外套,因为所有的室内场所、交通工具都大开冷气。我们的孩子从小在冷气的呵护中长大,让他们长时间待在户外,似乎有点难为了他们。有一次,我目睹教师带幼儿到音乐室跳舞,前脚刚踏入音乐室,幼儿就呱呱叫要教师开冷气。在室内活动已经是这种态度了,在户外的情形可想而知。
以“环保”这个从幼儿园教到高中的主题打个比方。在教室内播放海洋污染的视频,然后一起背诵3R(减少使用Reduce,物尽其用Reuse,循环再造Recycle),之后在校园内搞个环保箱设计比赛。这种提倡环保的教学方式,对于孩童的影响有多深远,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孩童能亲自到海边或红树林,看看冲上岸的塑料垃圾如何破坏环境,或参观垃圾处理厂和焚化厂,甚至在烈日下出去晒个太阳,在汗流浃背、口干舌燥的情况下,探讨气候为什么越来越极端,有了这些情感上的条件,孩童在认知方面的学习就能更加深入,更有意义。
新加坡幼儿培育署意识到户外活动的重要性,规定幼儿园必须每天让幼儿到户外活动至少半个小时。接下来,户外学习的时数规定还会增加。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遵守了规定呢?如果园所很少让幼儿到户外去,是不是有什么苦衷呢?
新加坡的现状之二,就是家长的过度保护。许多幼儿园教师都面对过家长这样的质问——为什么孩子身上有蚊虫叮咬或擦伤?教师有时为了自保,索性不让幼儿到户外去。当然,教师本身想出去晒晒太阳的意愿有多高,也是决定幼儿是否有机会经常到户外活动的因素。
我也参观过台湾一所靠近乌来山区的幼儿园,其结业仪式非常特别和艰辛。即将毕业的幼儿,必须跟着教师在山区里徒步、露营三天两夜。五六岁的幼儿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须要自己准备膳食和生活作息,与同学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处理纠纷,挑战身心的极限。这一趟“成人礼”结束后,幼儿所获取的宝贵知识和经验,不是在班上读本书看个视频可以同日而语的。
每个地域有每个地域的天气和地理情况,我们不能总是把“四季如夏”挂在嘴边,将之视为一种局限。澳大利亚有好些以户外学习为主的幼儿园,教师一年四季都会带着幼儿在海边、灌木丛林、溪流边探索和游戏。澳洲的昆虫、爬行动物很多,不过,家长都很放心让幼儿在户外学习。有的幼儿对于某些昆虫叮咬过敏,但家长却愿意让孩子历练历练,以增强免疫力,健康成长。
其实,新加坡的幼儿园在推广户外学习时,相对于许多国家,具有两大优势,第一是空气清新,第二就是社会稳定和安全,孩童在社区内、公园里探索时,教师不必紧张兮兮地预防疯子持刀持枪来伤害无辜孩童,或时时刻刻慎防诈骗份子来拐带幼儿。
根据报章报道,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幼儿园已经开始安排更多的户外学习课程,让幼儿到户外进行体验式的学习。盛港西的幼心幼儿园更是建在河滨公园里,幼儿每天都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让我们期待户外学习在全岛各地的幼儿园推广开来以后,家长和教师能多多鼓励孩子出去走走,在户外真实的情境里探索世界。
环境对孩童的成长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古人早就有所认知。否则,孟子的母亲也不会为了给儿子寻找最理想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而大费周章,数次搬家。
然而,开着冷气跑跑跳跳(好像成人上健身房一样),和户外学习的效果有天壤之别。更何况,户外学习的好处和目的远超过摄取维生素D、发展大肌肉运动技能和降低近视的风险。户外学习给孩童提供一个直接的学习条件和激发真实的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