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战成败涉及的课题与层面,极其复杂多变。就拿去年马来西亚的509大选,选前,看好纳吉领导的国阵将会赢得大选,大有人在。选举结果却是希望联盟取得政权,让评论界大跌眼镜。同样的,去年11月台湾的九合一选举,选前,蓝营(国民党)看淡,绿营(民进党)看悄,谁也没有想到,一个韩流却让蓝营从困境中翻盘,在竞选中取得重大的胜利。
作为第一世界国家,新加坡不缺可资引以为傲的强项,但与此同时,却也还面对不少短板与缺位的现实。概言之,从历史、治理能耐、公平公正等,皆可被挑动成为竞选的话题。
另一方面,在野党的最新动态,也可看出他们的聚焦所在。就以10月19日,新加坡民主党在芳林公园举办选前群众大会,强调该党将以反对增税(消费税、水电交通费等起价),预期1000万人口政策和公积金等课题,作为主要议题挑战执政党。
新近由前行动党议员陈清木医生领导成立的新加坡前进党,也以质疑行动党诚信和透明度不足,作为该党成立的重要政治动机。这不无折射出该党在来届大选的竞选主轴,已有基调。
虽说这些年执政党前后出台了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配套,也在全民健保和终身健保上采取新的对策,高昂的医疗费,对不同社会阶层国人的负担与压力,各有其痛点和难处。而这,则也难免引发不同的政治反应。
更何况,为了来届大选,在野党阵营展现了较频密的接触,隐含着新的动向值得关注。
由此可见,选前的基本情势,顶多只能提供人们观察选战的走向,而选战开打后的演变,才是决定朝野政党成败的关键。原因就在于,不同的国情与政治生态,在不同的竞选战略与策略驱使下,就有可能引发出人意表的选情,引发黑天鹅的选战结局。这其中尤以谁能主导竞选主轴,并赢得中间游离选民的拥护为关键。
一言以蔽之,面对诸多不确定性的未来,现实将再次考验选民的认知能力与政治智慧。
经济转型面对困难叠加所引发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而专业人员、经理、执行员与技师(PMET)失业情况的持续,转业困难,加之生活费的高涨,冲击中产阶层的信心与期望;还有那些无法跟上科技进步的下层群体,尤其是那些无法或不能获得必要及时援助的阶层,在生活压力下衍生的苦闷与无助,就有可能受到选战舆论导向的影响。
随着国人对来届大选的日益关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渐在坊间涌现。一是看好执政党,势将取得亮丽的选绩;又一是预期在野党阵营,将迎来新的突破。
纵观在野党阵营的政治议程,从80年代的寻求突破,到90年代后遵循务实的在野党监督,如今已试图推进到有效监督的新阶段。这可从工人党提出争取赢得三分之一议席;新加坡前进党主张打破行动党三分之二多数席位;还有民主党强调以“高水准”的问责等不同表态中显现出来。
如此看法,只能说是民情揣测,孰是孰非,无从考证。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这确实反映了大环境的改变,让国人对来届大选抱着不同的期待。
究其原因,前者多从环球政治演变,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政治乱象,出于信赖长期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的善治使然。后者则感于周边国家的反建制,反传统意愿的上升,认为寻求改变已成新趋势。在这些人的眼中,人民行动党的长期统治,渐显无法很好照顾国人的需要。
因此,接下来有待观察的事态演化,无疑是多方面的。攸关的课题就有:一、政治理念的务实及理性与否;二、政策比拼的优劣,何以见得;三、治国能耐高低,为何影响国家兴衰;四、政治诚信如何检验,什么才是大道理、硬道理;五、竞选议题的设置与推动,是否有利于国民身份的认同与强化团结;六、谁才是把国家利益摆在政党和个人利益之上的从政者;七、如何识别民粹与政治化、滥权与污名化舆论宣导的边界。
当然,长期坐拥在野党第一把交椅的工人党,市镇会管理失当的法律纠纷困扰,挫折难免。但辩称自己才是政治受害者,借以操作政治舆情,或许是其竞选策略的选项。
(作者是本地政治观察者)
如果以我国上届大选为基点考察,确实有了不少的改变和差异。换言之,被视为竞选热议的课题,隐含其中。
历经近30年的风雨,在野党阵营的短板,依然不少。但随着领导者和追随者论述能力的提升,如今也确实比过去有了进展。这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政治能量,有可能在来届大选的舆情中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