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题:Will China's Wildlife-Consumption Ban Work?

我们拒绝了“野味”邀请,但还是决定去探访一番。我们从珠海市中心出发,大约一小时后就发现,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经营非法野味生意的餐馆遍地皆是。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动物来自当地偷猎者,或者像武汉华南市场这样的野味市场。

(作者Federico Varese是牛津大学犯罪学教授,著有《黑帮生活:处于有组织犯罪核心的爱情、死亡和金钱》(Mafia Life: Love, Death, and Money at the Heart of Organized Crime)。王颖怡是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著有《中国的非法野生动物贸易:认识分销网络》(The Illegal Wildlife Trade in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s)。)

一些人认为,对于一个吃野味文化根深蒂固的国家来说,彻底禁止野生陆栖动物消费似乎过于严苛。但事实上,禁令与当前中国社会规范完全相符。与西方普遍的看法相反,不少最新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国人并不吃野味,并且实际上不赞成这种行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已越来越关注动物福利。

自被广泛怀疑源自武汉华南市场的2019冠状病毒疾病,于去年12月暴发以来,公共卫生和动物权利支持者,就一直呼吁严加检查“海鲜市场”。在这些市场中,各种活动物彼此之间、与人之间极其接近,它们被现场宰杀销售。这些市场为新病原体的跨物种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整个亚洲都有这类市场,它们支持着其他行业,如餐馆、旅游、传统医药等。

似乎只有一小撮人喜欢吃野味,但如果没有需求,偷猎者就不会冒险引进和分销它们。大部分需求来自传统药材贸易。另一次到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做研究考察时,我们访问了一家中药行的经理。他骄傲地告诉我们,可以提供传说有壮阳功效的虎鞭汤。其他流传甚广的迷信,包括吃外地鱼类可以让你擅长游泳,以及猫头鹰肉可以改善你的视力。

本文作者之一(王颖怡)在其2019年的著作中详细描写道,迎合这种口味的犯罪网络在中国境内外,以及国内许多省份盘根错节。由于执法不力,它们的非法野味采购和贩卖风险低,收益高。

作为冠病疫情应对措施的一部分,中国人大在2月底发布了关于陆栖野生动物交易和消费的永久禁令。然而,尽管中国早已有了濒危的黄胸鹀的保护措施,但公安于去年9月底,在北京城外的一座仓库中发现的1万只禽鸟,却有黄胸鹀的踪影。当时,它们正等着被运往华南的餐馆,作为菜单上的高价珍馐。

我们对中国野生动物交易略知一二。2016年,我们为研究一些靠近澳门和香港的中国城镇的地下银行,而做了一些访谈,一名地下银行家给我们展示了洗钱之外的服务。“今晚我可以轻松地让你们吃到猴子,”她炫耀道,然后给了我们一个位于珠海郊区的私房餐馆的地址。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0

尽管如此,新法律仍有可能营造出错误的成就感,影响到终结野生动物贩卖的后续措施。毕竟,2015年广州曾经禁止销售活禽,但效果有限。同样,尽管当地多年前便已立法禁止,但濒危物种的销售和消费行为依然存在。2019年12月,浙江海关查获1万多公斤的穿山甲鳞片;同时还发现,同一犯罪团伙在上一年也走私了1万2500公斤的穿山甲鳞片。

因此,现在的问题是范围更广的新禁令是否能起作用。中国政府禁止活野生动物交易,是绝对正确的做法,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它们会把新疾病传给人类。2019冠状病毒可能源自蝙蝠(也可能来自走私的穿山甲),2002年至2003年暴发的沙斯疫情,可能也是因为另一种冠状病毒(SARS-CoV),从果子狸传播给了人类。

不过,冠病大流行给了中国政府一个真正解决这一问题的机会。中国政府应该利用全球取缔野味市场和野生动物交易的呼声,将动物福利列为政策重点。它必须加强执法,特别是濒危物种交易。众所周知,法律禁令只有配套机制落实到位才有效果。

幸运的是,大部分中国人支持野生动物消费禁令。为了确保社会其他部分也参与进来,应该利用社交红人和国家媒体,破除关于吃野味的谬论和迷信。这些迷思可能信得人不多,但已经影响到足够多的人推动野味需求,为全球灾难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