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黄之锋等“抗争派”的理由是,选举法有关规定要求参选人要“真确地、诚意地宣誓拥护《基本法》及保证效忠香港特区”,而他们则曾发表声明反对“港区国安法”。虽然他们辩解自己不反对在“一国两制”框架内,维护国家安全的宪制责任,但选举主任因其言论前后矛盾而不予认可。对黄之锋的DQ理由,还包括其未真正放弃“自决”主张等。

香港行政、立法、司法等部门,应该真心倾听民声,了解社情民意,秉公执法,关怀弱势。对于贫富差距悬殊、住房价格畸高等关键问题,更是要制定具体且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推动民权的进步与民生的改善,而非执着于政治斗争的各种技巧,才能实现香港的长治久安。

作者是《中国战略分析》杂志撰稿人、国际政治研究者、作家

7月30日,距香港立法会选举提名日结束还有一天,已有12名参选人遭DQ(取消参选资格)。值得关注的是,包括杨岳桥、郭荣铿等现任议员、普遍被认为是温和民主派的多名候选人,也在被DQ的行列之中。

推迟立法会选举,虽然可以在短期缓解政治困局,但只是将迫近的危机延迟。这从长远看并不利于营造良性政治生态,还给香港的未来埋下了更多隐患。港府采取一些过于绝对的手段,一时半刻回避了问题,却更加让香港社会滋生仇恨与不信任,无异于饮鸩止渴。

次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即宣布了“因疫情原因”,将立法会选举押后一年举行的决定。虽然反对派人士在正式宣布决定之前,即普遍反对推迟选举,并举出韩国、新加坡等疫情期间举行选举的案例反驳,但还是未能阻止。在宣布推迟决定时,林郑月娥特意用很长的演讲说明疫情的严重性,强调“无政治考虑”“每天只看疫情没时间看选情”,为推迟选举辩护。

在这样的情形下,无论是港府及建制派,还是反对派人士,为达到政治目的,变得越发不择手段或至少采用过激手段。以笔者个人的看法,DQ有港独倾向的参选人在情理之中,但港府DQ公民党参选人等温和民主派人士,会导致本土派、自决派等极端势力坐大,也让立法会中少了温和理性的反对声音,是不可取的。

DQ公民党4人的理由是,公民党候选人宣称将在当选后否决所有政府法案,以逼使政府答应“五大诉求”,这被认为是在“滥用立法会角色及职权以达致政治目的”。

此次DQ的规模被民主派人士形容为超过预期,并引发传媒广泛关注。31日,特首林郑月娥宣布,将立法会选举推迟一年至明年9月,再度引爆议论。

公民党立即举行记者会,表示这意味着“一国两制已不再存在”,港府是在“剥夺港人的选举与被选举权”。黄之锋等“抗争派”则毫无意外地激烈抨击政府,声称香港立法会“已成(中国大陆)人大”、及“任何反对北京的声音都会被消灭”。

虽然港府大规模DQ反对派人士和推迟选举,均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众多相关人士普遍认为,二者均是港府有意打击反对派之举。

笔者认为,在坚决反对港独和变相港独等分裂势力、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港府及建制派应与愿意捍卫国家统一的传统泛民主派积极沟通,努力达成和解、谅解,共同推动香港的民主政治与法治建设,恢复香港作为东方之珠应有的繁荣与秩序。

港府的强力举措和反对派的激烈反应,体现了香港政治矛盾激化的现实。自从去年年中因“逃犯条例”问题爆发一系列政治冲突以来,香港的政治和社会出现了诸多不健康的现象,建制派与反对派的矛盾已不可调和。双方已陷入“对方支持的就反对,对方反对的就支持”的零和博弈怪圈中难以自拔。

从客观结果上看,大规模DQ和推迟选举,确实让跃跃欲试的反对派遭受巨大挫折。根据最新民调及反对派自行组织的“初选”结果,若选举如期举行,反对派将大胜建制派。去年区议会选举反对派夺取全港18区中17个区的区议会多数的结果,对港府和建制派就是前车之鉴。选举推迟长达一年,将使未来增加更多不确定性,反对派的优势是否还能继续保持到明年9月尚未可知。

在本次DQ的12人中,不仅包括黄之锋等主张所谓“自决”及“本土主义”的“抗争派”,还有包括四位公民党成员在内的被视为温和派的反对派人士。

泛民主派于8月1日发表联合声明,激烈批评港府押后选举的决定,并指称“一国两制”“被蚕食”“民主机制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