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冷战可一点也不冷,而是以热辣辣的所谓代理人战争方式来进行,即美苏分别支持一些与他们友好、维护他们利益的各国政权或反政府武装力量,不时发动各式各样的国与国之间的武装冲突,甚或一国里各派武装势力之间的内战,从而拓展或守卫美苏之间零和的各自跨国势力范围。越南战争即为典型的代理人战争例子,这些美苏所启动的代理人战争,其实遍布全球各大洲。

坦白说,当年美国在这方面的所作所为远超于苏联。这主要是因为当年世界多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上贫富悬殊的严重情况,导致看似均富平等意识形态的共产主义,或至少社会主义颇为盛行,所以通过民主途径选出的亲共政府,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就军事政变本身,看似好像是一种粗暴的权斗手段,虽未至人神共愤,但至少也令人不齿。这种对军事政变不屑的普世看法,至多只能追溯到上世纪接近尾声时、美苏冷战结束前后而已。

然而,后来国际形势转变,苏联逐步解体,东方阵营的共产政权纷纷倒下,西方民主阵营在冷战里大获全胜。在开始对全球各专制政权大讲民主自由的西方阵营的压力下,缅甸军方当时也允许民主选举,至少得意思意思一下做给世界看。

尼温作为军事强人,统治了缅甸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他的治国理念虽名为社会主义,但却没有大搞共产,而是关起国门来搞自己的经济,这一套当年的印度也不外如此。

而其中一种在当时颇为司空见惯的代理人战争手法,即为在民主制度运作还未趋稳定的国家里,鼓动亲美或亲苏的军头们发动政变,以非民主的手段来夺取一国的政权。

至于在外交上,尼温领导下的缅甸既不亲苏也不亲美,类似铁托的南斯拉夫般,强调不结盟,所以东西方阵营倒是都没有过于难为缅甸,都与它相安无事地有限度往来,主要是当时缅甸自身不想过于开发,让缅甸俨然成为一个实质上的亚洲中立国。

所以,多年来缅甸军方也养成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在适当的时候公然干政以至长期执政,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国际主流社会的谅解和接受。

不过苏联多为支持左派游击队来战胜右派政府军,如古巴与中美洲多国的例子。无论如何,当年西方阵营在背后支持着许多军事政权,对它们的夺权和独裁并未加以严厉批评,更遑论杯葛。

而缅甸经过多年的锁国少贸易,经济上越趋困难,也引发社会动荡。所以翁山淑枝振臂高挥下,其缅甸民主联盟在1990年大选赢得压倒性胜利。这一来,军方觉得其统治特权受到威胁,即刻策划再次夺权。但这一次国际主流社会不像之前那样相对宽容,而是对缅甸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力促其早日恢复民主政治。

但第二轮军人政府还是撑了20多年,期间缅甸还加入亚细安。直到10年前,军头们方才再次松手,与翁山淑枝分享政权,不过仍保留最后的政治否决权。据我的缅甸商学界友人告知,当时缅甸军头们的主要考量是希望能够脱下戎装后,换上政客或商家的西装,他们的经济利益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甚至因为国际社会取消制裁而加以拓展。

这当然不符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利益,所以号称民主老大哥的美国,就老实不客气地鼓动亲美的军头们发动政变来上台执政。如上世纪70年代智利的右派将军皮诺切推翻民选出来的左派总统阿扬德,即为一例,在当时南美洲相似的做法颇为盛行。而美国在本区域的一些邻国里,据说也有相似行径。至于苏联所鼓动的军事政变,也许当年埃及的纳瑟与利比亚的卡达菲所发动的也还算在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展的冷战期间,苏联与美国分别领导着相互对立的东西方国家阵营,但因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拥有足以摧毁对方好几回的核子武器,所以双方都避免正面冲突,不致发生热战。

缅甸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武装革命,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争取到独立而建国的,所以其军队一向享有崇高的政治与社会地位。其国父翁山即为军中领导者,但在建国后不久即被暗杀,过后文人政府维持了十几年。至于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缅甸军事政变,倒是个较为特殊的例子。

(作者是新加坡国际事务学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马来西亚太平洋研究中心首席顾问)

缅甸本月初又发生一场军事政变,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出了一国国内政治事态演变,与国际上各种有形或无形利益交错的复杂性,难以拿出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

当时缅甸政局动荡,各派系之间不时发生武装冲突,背后多多少少有着冷战的影子(如有缅共),但主要是基于一个新兴多元国家里,各族群、各地区之间的互不相让。所以当军头尼温发动政变时,缅甸国内外各造倒认为这是一个让缅甸能稳定下来喘息的时机。

而近年来军头们以释放最低的政治权力来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是否能得偿所愿,我们暂时不得而知。而列强在位处战略位置而又资源丰富的缅甸的明争暗斗还未浮出水面,但起码民主派在本届大选里更受欢迎,让军头们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只有走上他们已习以为常的政变老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