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战略判断,更简要地说就是“东升西降”,根据复旦大学中共党委成员周晔在一次会议上的发言,习近平在去年10月的中共五中全会上曾说,要认清东升西降的大趋势,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

不过,危机是否只能以过去的形式出现?在严防死守避免重蹈前苏联的错误时,中国会不会也在孕育其他变量,埋下其他风险的种子?会不会被迫在条件成熟前与美国脱钩、分庭抗礼?未来的政权移交如何处理?一些人开始担忧这种可能。当然,从当前“时势”客观审视,中国至少还有十来年迈向富强之路,那以后的事,恐怕不是现在关心得来的。

就可量化指标看,中国要利用现在到2025年的五年时间,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提低扩中”——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使人均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同步,改善民生,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减排降耗;到2035年,则要让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这些判断塑造了今年“两会”的氛围,一些官员在谈话中不掩对“东升西降”的饱满自信,美国抗疫不力与社会危机更强化了这种乐观情绪。谈到中西方的发展差距,习近平本人在“两会”期间形容:“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这个新发展阶段同样充满风险,须小心翼翼呵护。在自信之余,中共高层一再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其中不言自明指的是美国的挑战。高层曾悉心研究前苏联倒台的教训,竭尽全力避免重蹈前苏联理想信念坍塌、政权失控与腐败的覆辙,近十年来中共高层全力控制着这一点。它同时清醒地知道,不能与美国形成“冷战”格局以免被军备竞赛拖垮,此刻更须主动扩大开放,以继续获取外部的技术与资源与国际支持,防止陷入西方的围堵战略。

所谓的“时与势在我们(中国)一边”,正成为官媒的流行语,它来自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今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的讲话。习近平告诉中共高干们:“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

在波澜不惊的自信氛围下,2021年度的中国“两会”昨天完成了所有议程。全国人大今年修法改变香港的选举制度,吸走不少关注,但是“两会”的核心任务毕竟是处理中国境内问题,尤其是如何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此,中国在本次“两会”上通过了五年发展路线图和15年远景目标,力图通过规划使经济恢复元气,巩固疫后崛起;同时说服人民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层将领导大家乘“时与势”前进。

习近平的战略判断是,在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这是“新的历史起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国要“全面做强自己”。

一年以来,中美关系、疫情、疫情责任论、战狼外交、国际社会持续上升的对华敌对态势,占据了国际新闻重要版位;到了此时,人们回过神来发现中国不动声色推出了强国蓝图:包括立志在科技上让自己的未来不再受制于美国,在港台问题上不再顾虑外界的指指点点,现在就要重写香港的选举规则,不接受西方的“教师爷”姿态等等。

须知,“时与势”涵盖的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相对消长,更包括国际意识形态趋势的深层逆转。在疫情前,经济自由主义在西方已遇到挑战,大疫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更面临被重新检讨;社会主义思潮与大政府重新抬头,强势政府与强硬隔离政策显得更有合理性,人们看待美式民主的心态则变得复杂。这层“时势”与西方冉冉上升的战后世界大相径庭,成了中国的另一种“战略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