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斯托克代尔悖论(Stockdale Paradox)?这得从一个小故事说起。
反观中国,却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全面动员共同抗疫,短短两个多月,就基本控制住了疫情,社会经济也随之迅速恢复。在全球经济一片哀鸿中,中国经济仍录得2.3%的增长,是2020年里为数不多能保持经济增长的经济体。
斯托克代尔遗憾地答:“他们要么过于悲观,要么过于乐观。悲观者被焦虑打败,而那些乐观者总盼望圣诞节就可被特赦,可是节日过后没能如愿,于是又想复活节可以,结果还没被释放。这样失望复失望,失望就变成了绝望。”
于是柯林斯好奇地问:“八年时间,你有很多同伴不幸遇难,为何你能熬过来?”斯托克代尔略加思索:“我一直渴望活着出来见家人,这个愿望一直支撑着我。”吉姆不解地问:“那些死去的人,应该也和你一样啊?”
2019年底,冠状病毒疫情突然暴发,中国面临严峻考验。欧美许多媒体认为,疫情大暴发与中国的威权体制有关。它们料定,中国的这种体制注定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危机,其后必然引来庞大的民怨。在疫情的冲击下,这种体制必然会迎来崩溃。
因此,中国更有必要从斯托克代尔的故事里,汲取经验和教育——过度悲观固然不对,但过度自信、过度乐观也是危险的。尤其是当前,中国确实须要提防过度自信所导致的自满。盖因这种自满会导致体制的僵化,进而失去战略耐心与定力,以及战略的灵活性。
审时度势
得益于此,在2020年这个不平凡的年份里,中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这些成就使得中国更趋于自信。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通过的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设定,可以说是中国强有力的自信心和信念的宣示。
这种自信,确实给中国带来了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底气。但是,正如柯林斯的“斯托克代尔悖论”所强调的,要想从优秀到卓越,一方面固然要有自信,确信前景充满乐观,但另一方面也必须直面现实的残酷。
事实上,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Arnold Toynbee)在《历史研究》一书里就曾提及:“人类在获得伟大成就后,似乎常会趋于精神的堕落。不过这种堕落并非出于宿命,而是由于成功使得人们常趋于怠惰、自满及浮夸……”
这段话给柯林斯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他将其写入《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一书,并将其称之为“斯托克代尔悖论”。柯林斯在书中说,斯托克代尔悖论是持续50年,能保持在世界500强的企业全部采用的理论。它们之所以能常青50年,是因为它们对前景充满乐观,但又敢于直面现实的残酷。这对于当前的中国,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越战时,美国海军中将斯托克代尔(当时军阶为海军中校)被俘,关押于河内希尔顿战俘营,直到八年后获释。归国后,他的事迹被广为宣传,管理学家柯林斯(Jim Collins)就曾慕名拜访过他。在访谈中,柯林斯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战俘营里的其他战俘,大多比斯托克代尔年轻,身体状态也好得多,却大批死亡。
首先是外部局势险峻。拜登的上台,不改中美因经济增长改变了国家之间的均势所造成的亨廷顿式冲突,这也就决定了中美两国博弈会延续;甚而可以说,新一轮更严峻、更全面的斗争仍未到来。其次是内部经济结构转型的挑战仍然严峻。此外,人口老龄化问题亦不容轻忽。
大出这些论者预料的是,一开始认定自身具有制度优势,而自信不会出现中国式危机的欧美国家,其疫情却趋于失控。以美国为例,据Worldometer世界实时统计数据,截至3月14日,美国冠病累计确诊病例已超3000万起,其中死亡人数超54万人。美国人口总数约为3亿3200万,这就相当于每11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人确诊。更为要紧的是,欧美国家至今未能走出疫情阴影。
最后,斯托克代尔总结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你不能把信念和原则搞混。信念是:你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个信念千万不能失去。原则是:与此同时,你一定要面对最残酷的现实。
作者是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