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女学的局限与贡献

刚于上星期五(8月4日)举行的“早报悦读@NLB”讲座,由联合早报与国家图书馆联办。第一讲邀请历史学者李元瑾博士谈“宋旺相爵士:女学倡导人、社会改革家、历史建构者”。

她说:“《新加坡华人百年史》虽然有种种的偏狭性,但海峡华人在新马华人历史扮演重要角色,作为建构此群体的历史和保存此群体的重要史料,此书的贡献值得肯定。”

李元瑾也以建国总理李光耀的姑姑李珠娘在《新加坡华人女孩的生活》(The Life of the Chinese Girls in Singapore)一文为例,李珠娘在文章中指出:“在过去三四年,一种可察觉的改变已稳健发展着。女孩不再那么样禁锢于屋内,其中已享有自由的生活,因为父母现在已认识到给予他们女儿一点自由和教育的益处了。”“教育现在被考虑是必要的……。在家长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女孩可以得到与男孩同等的教育。”

李元瑾博士也呼吁说:“由于此书的许多史料是依赖受访者提供的口述或笔录资料,缺乏详细考证,三年前国家图书馆委托新加坡传统文化协会为它进行校注,并上载到网上。校注时尽量列明史料出处、纠正错误、补充新史料。已有书中人物的后代响应此号召,这项工程任重道远,值得持续。”

但李博士也说:“公允的说,必须考虑当时客观环境,时人坚持女子无才便是德,少女长期被限制走出屋外。宋旺相等的言行已经被视为离经叛道了。”

《新加坡华人百年史》须补充新史料

李元瑾说,在材料上,《新加坡华人百年史》主要根据当时英文报章和受访者提供的口述或笔录资料,其中大量的富商华领人物小传和商业小史尤为珍贵。

新加坡先贤宋旺相,不仅在推动新加坡女子教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他也是英文历史著作《新加坡华人百年史》作者,并曾参与推动一系列社会改革和教育运动。

但李元瑾也客观地指出了《新加坡华人百年史》的贡献,首先,她肯定了新华百年史“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华人史巨著;第一部由当地华人为自己族群编写的历史专书;第一部采用编年体方式完成的新华通史。”而且它“纵跨100年,从1819年到1919年,呈现新加坡华人百年发展的轨迹。全书按年记事,每十年一章至二章,具有编年体的优点。书后的索引非常详尽,方便读者翻查阅读。”

李元瑾博士也指出,从历史横切面来看,宋旺相等人推动女学独立而不孤立,他既是自发自动,但又是配合时代潮流,当时英国、日本、中国都在发展女学。从历史纵切面来看,宋旺相在新加坡女学发展史上扮演了先驱角色。

在谈到宋旺相于1899年与林文庆等海峡华人知识分子创办新加坡华人女子学校,为推动华人女子教育做出努力时,李元瑾博士也谈到其局限性,包括学习内容偏重家政,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贤妻良母;教育对象是娘惹,而非所有本地女孩。

李元瑾指出,《新加坡华人百年史》备受学术界的重视,成为新马华人研究的重要藏书和参考书。1923年由伦敦约翰末里初版,1967年和1984年由马来亚大学出版社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先后再版,1993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出版中译本。

李元瑾博士首先指出了《新加坡华人百年史》出现的缺憾,包括了偏重海峡华人社群,疏离众多的移民群体。偏重社会中上阶层,疏离广大的劳动群众;西化色彩笼罩史册,忽略华人的主体文化,以及忠英意识充斥全书,漠视华人的中国情结。

在谈到宋旺相编著的英文史著《新加坡华人百年史》,李元瑾博士指出,由于宋旺相的身份认同意识,影响到百年史的建构,包括在社群归属方面,宋旺相认同的是峇峇社群,在阶级意识方面则接近中上阶层;在帮派观念上,宋旺相没有籍贯意识;而在文化认同方面,他认同的是西方文化,在宗教认同方面,他又是虔诚基督教徒;至于国乡认同,宋旺相是忠诚英籍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