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轩高科为例,该公司在密歇根州和伊利诺伊州的项目,分别可获得州政府7.15亿美元和5.36亿美元税收减免和补贴。

除了国轩高科,过去一年里,中国电池制造商远景动力、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也相继宣布在美国建厂。

国轩高科去年10月为这一项目投资23.64亿美元(32.48亿新元)。一年不到,公司今年9月宣布再投20亿美元,在伊利诺伊州也建一个电动车锂电池工厂。

欧盟的新电池法今年8月17日起生效,要求电池持有包含碳足迹等信息的“电池护照”,意味着中国电池出口到欧洲难度加大。

继美国福特汽车上周宣布暂停与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的建厂计划后,中国另一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在美建厂计划也正面临阻碍。

延伸阅读

据《纽约时报》,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已提出立法,阻止向中国电池公司提供补贴;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也催促美国财长耶伦停止对国轩高科的补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受访时说,在海外建厂可能也是回避欧美对中国电池行业设限的一种做法。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电池企业出海是为了解决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达293.6吉瓦时,但同期装车量刚过产量一半,行业龙头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也跌至60.5%,创历史新低。

林伯强也提醒,低碳转型成本很高,而中国在低成本减排上的产业链竞争力最强,“发达国家最终会想明白,中国的产业链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是不可或缺的”。

支持建厂的居民认为,电池工厂将为小镇和周边居民带来2000多个就业机会;反对者则担心工厂会成为监视美国人的“特洛伊木马”,正试图通过抵制活动和法律诉讼延缓项目进度。

不过,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建厂这条路能不能走得远,尚未可知。

中国电池企业海外建厂 解决国内产能过剩问题

也有美国众议院议员认为,福特和宁德时代的合作可能不会促进美国电池技术,只是将中国控制的电池技术、原材料和员工带到美国,同时得到税收抵免。

反对国轩高科建厂的密歇根州居民也认为,公司虽然宣称能提供2350个新工作岗位,但只会雇用中国员工而不是当地人。

南洋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执行主任苏博德教授告诉《联合早报》,全球电池产能的70%至75%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虽然正在电池生产领域加大投资,但达到显著规模需要至少五年的时间。

《通货膨胀削减法案》也要求美国消费者购买的电动车,不含来自中国等“敏感实体”的零部件,否则便不能获得每车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在美国建厂则可以让中国电池避开这一限制。

《纽约时报》星期三(10月4日)报道,国轩高科在美国密歇根州建电池工厂的计划,让该州一个仅3000人口的小镇因意见分歧而对立,成为中美竞争的最新“战场”。

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去年8月出台《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为可再生能源制造业提供税收减免和补贴,其中就包括新能源电池企业。

据《联合早报》不完全统计,过去两年间,仅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欣旺达、福能科技和中创新航这九家中国电池制造商,正在建或有建厂意向的海外项目就多达33个,遍布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