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加坡来说,选边站不是我们的强项或战略,我们要成为一个有原则及息息相关的合作伙伴。”

陈振声昨天在一场由立杰律师事务所(Rajah & Tann)举办的线上研讨会演讲指出,冠病疫情挑战了全世界对经济运行的假设,迫使大家重新思考未来。然而,人们不应忽视在疫情之前和之后一直在发挥作用的两股长期驱动力,即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以及跨越实体层面的互联互通。

他认为,许多人过份简单的将中美关系视为全球领导地位的一场零和竞赛。随之而来的一个谬误是问哪个国家会取得胜利,以及各国应该如何押注。

新加坡蚬壳集团主席区嘉冰则认为,能源转型是东南亚的机会和风险。毋庸置疑的是,东南亚极具发展潜能,但推动经济增长需要能源。“那么问题是各国将如何思考能源需求增长,能否在更环保的框架下进行规划,以及如何解决能源转型。”

“我们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各方的优先事项,不论是超级大国还是区域邻国,我们都能有建设性地为彼此的关系增值。”

陈振声同时指出,运输成本降低、数码经济崛起以及供应链的韧性,正在重塑全球互联互通的面貌。

我国因而在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之外,正在制定新一代的数码经济协定。

陈振声指出,世界其他国家将密切关注中美的发展模式和权力行使,并倾向选择与自己的发展需求和安全利益一致的伙伴。

实体距离之外,跨国企业将愈来愈重视数据和资金的连通性,知识产权保护统一规则和标准,资本调动和人才汇集,以及在危机时期仍能与全球市场保持联系。

他说:“我们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与世界其他三分之二的地方一起建立一个基于规则的全球贸易和安全秩序。

中美经济占全球三分之一,陈振声说:“中美关系决定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地缘政治格局。可是,对双方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对方,而是自己。”

但是,胜利的定义不是打败对方,而是谁能赢得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信任。

在中美竞争的国际背景下,新加坡不抱持零和竞争的心态,主张建立一个包容与联通的世界。

我国无法依靠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或人口规模来实现这一点。相反,我国通过与世界的连接来创造相关性。这包括实体层面的海陆空连接,以及非实体层面的数据、金融、法规、科技和人才的连接。

教育部长陈振声指出,一个与全球相连的经济体永远比一个受本地市场庇护的经济体更具吸引力,而且经济的韧性更多来自于互联互通与多元性,而非闭关自守。

研讨会也邀请多名企业领袖针对未来发展分享看法。星展集团执行总裁高博德认为,数码化和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几年的两大商机,新加坡具备扮演枢纽地位的能力,但地缘政治是主要风险,“虽然我们试图保持中立,这并不容易”。

运输成本降低等因素 正重塑全球互联互通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