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二:全球经济陷滞胀风险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风潮已吹至亚洲市场。东南亚科技巨头Grab本月2日通过与SPAC以400亿美元(547亿新元)合并的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Nasdaq)交易。这成为史上最大规模的SPAC交易。

火热的集体出售市场对政府推出新一轮房地产降温措施最先做出反应,湖景园(Lakepoint Condominium)宣告招标失败改而进行私下协商,其他正推出或准备推出的逾150亿元集售计划恐怕波折重重。

在2021年最后一天,《联合早报》穿越时空邀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透过七句箴言为大家指点迷津,寄望2022年能早日云开雾散,在疫情迷雾之中也能找到商机。

虚拟资产在2022年会不会有更爆炸性的发展,值得关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戈皮纳特(Gita Gopinath)说:“随着各国央行很难再次推出庞大的货币刺激政策,若奥密克戎病毒造成新一波严重经济震荡,滞涨的风险将会非常真实。”

大事四:本地楼市遇寒流

在加密货币短短10多年的交易历史上,被称为“数字黄金”的比特币今年一度冲上6万9000美元(9万3383新元)历史高位,让不少看走眼的投资者遗憾没有及早进场。

全球遭遇供应链危机,加上经济活动恢复后带来的强劲需求,导致全球通货膨胀率不断飙升。

大事七:虚拟资产成市场新宠

当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频传,商家及投资者如何迎接新的一年,要能处之泰然应对不确定性是一门显学。

大事五:政府增税充国库

大事一:新变种病毒再发难

尽管政府这次出手更重、范围更广,包括将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上调多达15个百分点,但主要针对投资型买家,因此大多分析师认为,降温措施只会抑制私宅价格上涨的速度,并不会导致价格大幅下滑,明年私宅价格涨幅预料介于零至5%。

大事三:中央银行加息潮

没有多少人料到,与加密货币同样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同质化代币(NFT)迅速崛起,一直让人雾里看花的元宇宙(Metaverse)则成为科技与互联网行业下一阶段重要的发展领域,各大科技巨头都在加码投资,面簿也更名为“Meta Platforms”以抢占先机。

为了抑制通胀,主要中央银行已表明将以各自不同的速度朝收紧方向前进。

合登房产集团(Huttons Asia)研究部主管李思德估计私宅成交量在下来一两个季度会放缓,随后又会回弹,毕竟“首次买家仍占私宅需求的较大部分,他们并没有受到措施的影响。”

尽管与冠病共存已成新常态,不过即将到来的2022年对财经界而言仍充满许多未知数:经济复苏是否继续强劲?高通胀暗藏什么危机?政府要如何稳住经济?

新加坡交易所于今年9月宣布了SPAC的上市框架,允许也称为“空白支票公司”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在我国上市,淡马锡控股旗下创投公司祥峰投资控股(Vertex Venture Holdings)和欧洲资产管理公司Tikehau Capital有望成为本地股市SPAC先锋。

大事六:本地股市迎来SPAC元年

华侨银行经济师林秀心预计,政府有可能在明年预算案推行财富税、调高消费税,以及将碳税调高至每公吨8元至10元。不过,她也提醒,实行这些税制改革时须做出权衡,特别是较难以落实的财富税。

道衡·德安华(Duff & Phelps, A Kroll Business)新加坡董事经理柯普莱克里斯南(Srividya Gopalakrishnan)期待SPAC将为本地市场带来全新面貌,对东南亚寻找上市机会的独角兽而言,新加坡的SPAC机制或许是可考虑的潜在机会。

虽然冠病病毒一再变异,但各国政府都已接受疫情难以摆脱的事实,加紧推行追加剂计划。

12月15日,美国联邦储备局在今年最后一场货币政策会议上表示将加速缩减大规模购买债券计划,并暗示明年可能加息三次。隔天,英国央行更出人意料决定加息,为七国集团(G7)在冠病来袭后加息拉响第一炮。

黄循财10月中在一场经济圆桌会上表示,政府已经表明立场,要在2022年至2025年期间调高消费税,并且宜早不宜迟。“当决定具体的时机时,我们会考虑经济展望,包括通胀情况。”

美国11月通胀达6.8%,为39年来最高水平,欧元区11月面临欧盟成立来最高的通胀4.9%。欧美央行判定,通胀已超越冠病,对经济构成更大威胁。

财政部长黄循财将在明年2月18日发表2022年财政预算案声明,政府如何扩大税收受到市场瞩目。

星展集团研究团队对本地股市前景持谨慎乐观看法,认为奥密克戎近期引发不确定性对重开股造成压力,但长远来看,当全球疫苗接种率进一步改善,边境势必会重新开放。

Delux咨询公司房贷顾问吴幼新指出,本地银行过去两个月已开始调高房贷固定利率,两年配套和三年配套个别上调了0.2和0.5个百分点,这反映银行的资金成本增加以及对明年利率上升的预期。

另一方面,市场对滞胀(stagflation)风险的担忧与日俱增,害怕高通胀、低增长的经济困境明年会卷土重来。

不过即便发生滞胀,瑞信商品战略主管格拉博(Stefan Graber)看好商品仍是应对预期通胀的对冲工具,多元化的商品篮子(包括能源、金属和农业)比单一商品曝险表现更好。

欧洲中央银行行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日前就说:“许多人接种了疫苗,追加剂计划也加速推展……社会能更好地应对疫潮及其带来的种种限制,这减少了经济因疫情受到的冲击。”

若联储局明年升息三次,每次加息至少25个基点,分析师认为紧跟美国利率走势的三个月新元银行同业拆息率(SIBOR)可能会上升至超过1%,回到冠病疫情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