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尽管转型金融在全球还在起步阶段,但它的概念及框架近年来已越变越清晰。

作为亚洲金融枢纽,新加坡在拓展转型金融方面不遗余力。

自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以来,各国政府及机构组织逐渐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支持绿色项目,也要支持棕色项目,才能落实《巴黎协定》目标,减缓全球变暖步伐。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去年发布《2022年排放差距报告:正在关闭的窗口期——气候危机急需社会快速转型》,全球低碳转型每年需要至少4万亿至6万亿美元(逾8万亿新元)的投资。

国际社会就转型金融达成了一定共识。去年11月16日,在印度尼西亚峇厘岛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批准并正式发布由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历时10个月起草的《G20转型金融框架》。这个框架提出22条原则,及由五个支柱构成,包括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界定标准、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信息披露、转型金融工具、激励政策、公正转型。

此前,金管局通过绿色金融业工作小组(Green Finance Industry Taskforce,简称GFIT)展开三轮公众咨询,为八个重点行业制定绿色和转型项目分类法,包括房地产、交通运输、 能源、农业和林业或土地使用、工业、 资讯通信科技、废料/循环经济,和碳捕集与封存。这些行业占据亚细安区域温室气体排放约九成。

白皮书认为,至今为止,仅有少数经济活动达到或接近零碳排放。对于一些高碳排放经济活动,转型的关键就在于确定可行的低碳或零碳解决方案,并在合理的时间进度里推动实施。例如,废物转化能源公司迅速转换到回收业务,或航空公司的机组改造以最大程度在操作中使用生物燃料或复合燃料。

2020年,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携手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现已与瑞士银行集团合并)合作编写《为可信赖的低碳转型活动提供金融支持》白皮书,列明有关转型的五项原则,包括与《巴黎协定》目标相一致、以科学为基础设定减排目标等。

有别于绿色和可持续金融专注在绿色项目,转型金融旨在调动资金以促进高碳排放领域由棕转绿,涉及能源、化工、钢铁、建筑和航空等。

今年4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根据2019年绿色金融行动计划,推出更新的净零金融行动计划(Finance for Net Zero Action Plan),将重点从只关注绿色金融,扩大到转型金融范围。净零金融行动计划的四个主要目标,其中之一是促进金融创新和催化可靠的绿色和转型解决方案和市场。

单靠绿色和可持续金融并不足以满足全球低碳转型的资金缺口,各界正寄望转型金融(transition finance)能撬动更多资金,让被视为“不够环保”的棕色行业也能脱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