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缘巧合下,本地一家企业表示愿意付钱委任国大的研发团队提供水下检查服务,谢采琳于是和另一名同学吴永维注册BeeX公司,正式接受订单。
她补充道:“但如果你这么做,就无法向客户收取100多万元的费用,这样一来,你的收入势必会减少。”
一提到海事业,许多人脑海里都会出现造船厂、货柜船和钻油台的画面,这些设施的共同点就是体积巨大,而且需要许多工程师和技工建造。本地海事科技公司BeeX与众不同,虽然公司也有工程师和技工,但他们打造的是小巧的自动化海底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BeeX成立于2018年,但产品研发工作始于2012年。
谢采琳毕业后加入油气业推销遥控深海仪器(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服务,尽管工作忙碌,她还是经常回校参与改良海底航行器。
公司发展至今已成立专业的研发团队和营运小组,谢采琳现在的工作重心放在业务发展。要制作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不容易,她认为对客户遇到的难题感同身受,才能制作符合需求的产品。
BeeX管理层很快意识到靠接订单赚钱难以在短时间内筹到数百万元的研究资金,公司于是开始向投资者集资。
“要说服客户改用新的检查方法非常困难,但还是有人愿意采用创新科技。这是一个教育过程,我们必须向他们讲解并演示给他们看新科技以及同我们合作的好处。”
可是,研发工作必须继续才能确保公司的技术维持在业界领先位置。此外,在大学研制航行器时,一般上只是入海操作数次,不容易损坏,但做生意的话,航行器必须长期操作,因此不断改良航行器成了公司首要任务,可是这需要大量资金。
单靠接订单 难在短期内筹集研究资金
“工程师拥有制造物品的基础知识,这是生产力和效率最高的知识,能把人类和社会的需求转化成实质的产品。若你能了解客户需求,就能打造出最好的产品。”
谢采琳(34岁)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一般上,提供水底检查服务的公司需要使用约300公尺长的大船来运载笨重的深海仪器出海,这样一艘大船的费用通常高达两三百万元。如果今天有人告诉你,可以用不到50万元的成本提供同样的服务,那为什么不尝试呢?”
她发现,许多企业仍在使用体积较大的深海仪器进行海底勘测和设施检查工作,尽管费用比小型海底航行器高许多,操作也更困难,但就是不肯改用新产品。业界技术停滞不前,让她感到失望。
别小看这个高度仅40公分,长度和宽度同为一公尺的水下机器人。它装有长效电池,能在不受电缆牵制的情况下,自主检查在水里的船身和水底基础设施。
谢采琳凭借以往的销售经验和研发者的专业知识,招徕不少生意,但由于客户不熟悉新技术,因此仍须费一番功夫才能说服他们。
当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工程系就读的谢采琳与几名同学,在讲师的指导下研发了一款自动化海底航行器。该航行器设计轻巧且实用,迅速赢得了大型机构的关注,并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谢采琳毕业后,把这个项目交给学弟学妹,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延伸阅读
工程科技讲究实干,做生意注重圆滑。从工程师转为经营者的本地海事工程科技公司BeeX总裁兼联合创办人谢采琳认为,不论是研发技术,还是推销产品,最重要的是要有同理心,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