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断措施放宽后,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理事会也曾通过网上论坛和研讨会,向公司机构宣导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措施,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该理事会也发放数码培训材料,协助公司适应新常态。然而经过几个月时间,至今到底有多少雇主认真学习了。
当时的一个评估是,工人复工工作生疏了。因此,职总也吁请雇主推行有系统的“重新上岗培训”,尤其是高危工地。
该公司过去三年发生过七起工伤事故,显然已受到当局的注意。事故频发之后,它的工地仍存在种种管理不当现象,雇主难辞其咎。
建筑业、制造业、储存业等等都须要使用重型机械和吊高设备,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格外重要。
此外,雇主让非专业员工执行吊运高空作业和操作复杂机械是很不负责任的,不只危害操作者也不利工作场所中其他员工的安全。
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札吉哈前天随人力部稽查员突击检查一家废铁回收公司翊晟,发现该公司的工地交通管理不当、叉车保养不好、没有设置围栏、叠高的物品有掉落风险,于是向它发出停工令。
因此,除了立法和严格执法之外,工作环境中的很多细节问题,要求雇主细心的监督,及时消除任何隐患,才能整体提高工地和工厂的工作安全。
训练不足的员工在人手短缺情形下“临危受命”,应该有拒绝被临时差遣的权利。新加坡尤其依赖外来工人,雇主应该对客工的工作安全“一视同仁”,不能对本地员工和客工的安全存有两套标准。
工厂与工地安全都应该有一套标准作业程序,在现有条规下,每项工程皆须有场地经理和安全员在工地监督。而每家工厂内的日常工作监督落在“工头”身上,他们参与实际工作,对工作的安全隐患应该有充分认识。问题就在于他们是否认真执行安全上的监督,或是让条例形同虚设,仅把注意力放在工作的进度上。
副总理兼经济政策统筹部长及财政部长王瑞杰去年曾宣布,新加坡要成为亚洲的数码化和更具韧性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的转型已在进行中,但一些高危行业也将继续存在,我国也应该致力在工业安全方面成为区域的标杆。
我国人力部将在5月和6月展开“朱鹭行动”,针对建筑业、制造业等“高危行业”进行400次突击稽查,加强工业安全,防止工伤意外的发生。
当局预告接下来要展开连串突击行动是加强执法,也向雇主发出警告:工作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妥协。
2021年4月22日
任何工地意外事故发生后,首先应该向雇主问责。
机械的保养和存放、工作环境卫生与空气流通情况都跟工作安全有密切关系。
全国职工总会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秘书处去年指出,去年上半年的工伤事故虽然下跌,但在冠病阻断期内,致命意外仍有16起,在交通与储存业等高危行业,意外死亡人数持高。
工地与工作场所的管理不当是普遍被忽视的环节,杂物随处堆积、油污或潮湿使地面滑溜、机械用过后没有很好的摆放,阻碍人员的行动等等看似小事,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今年2月间的那一场易燃粉尘爆炸事故便是个惨痛教训,可作为工地安全课程的负面教材。
去年11月至12月期间短短十天内发生了五次工伤致命事故,两起涉及建筑业。今年2月24日发生的大士工业区一家工厂易燃粉尘爆炸事故,三死五重伤,再次为工地安全敲响警钟。
阻断期后的复工已经有半年余,人手短缺、工人工作生疏和赶工不能再作为借口。工地的防疫措施与工地安全也没有矛盾,防疫措施成为常态后,也不会分散对工地安全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