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总青年团上星期四(7月13日)公布2023年新世代员工报告,这是根据过去一年从在大学、理工学院和工教院就读的超过1万名年轻人中,聚焦收集他们对职业生涯、财务和心理健康的意见,并且列出五大措施,协助青年更顺畅地从学校进入职场开展生涯。重点是增加职业导师、强调有素质的实习机会、到企业短期试工等等,到2025年,也将把掌握同侪互助精神与心理急救技能的认证人员增加到2500人。据知,这项事业启航试点计划获得企业相当踊跃的反应,目前已有百多家知名企业提供超过900个职缺。这是一次针对年轻人做的大规模调查报告,对于职总或其他有关方面了解新世代国人在就业等领域的想法,有特殊的意义。
从调查发现来看,本地青年大致还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在科技大潮的冲击下,未来产业所可能出现的巨大变迁,让学校的课程与职场所需很可能出现较大落差甚至不相关,离开校园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须要适应的困难程度,或许会和面对转型的中年人不相上下。因此,积极协助和鼓励青年进入职场开启生涯,顺利过渡,不仅对个人有帮助,对于国家经济转型或产业劳动力的更新适应,也会有莫大好处。
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对职场和社会有憧憬,愿意为事业、家庭和人生打拼,不安逸于眼前的舒适,在这个瞬息万变、科技改变一切的时代,显得特别重要。职总作为我国劳动力最主要的合作和支持平台,如果能持续并逐步扩大协助年轻人顺利立足职场,可以避免他们遭受经济大幅转型过程中不必要的挫折。但与此同时也要把握分寸,让人们知道职总或政府不是保姆,可以一路护送。年轻人在离开学校之后,更应该建立自我努力、终身学习的意识,明白除了政府和企业,人生的事业方向,最终还是必须靠自己。
职总助理秘书长、青年团顾问朱倍庆受询时指出,根据小组的接触,新世代的本地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一套想法,也有责任感,并不像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认为年轻世代多是草莓族,受不了压力,这点颇值得关注。一个现实是,包括美国、日本、中国等很多发达或发展中国家,出现一些青年陷入“躺平”的社会现象,特别是当经济不景气时,他们对就业和生活前景产生放弃奋斗的心态,或者加入到奉行“安静辞职”的大潮中,在职场只出工不出力,不再认同追求卓越的价值。这在一方面固然反映职场人对工作与生活追求平衡的心理,某种程度上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则透露当代不少青年在衣食无忧、网络与社交媒体发达的环境下,对传统上追求事业成就的想法没有兴趣。
调查也发现,最多年轻人进入职场的主要关心点,是薪金和毕业后的财务开支,这可以解读为本地青年的一大特质是理性务实。已经就业的青年不再希望向父母伸手要钱,甚至很多人也懂得要给父母家用,和为将来成家或深造而储蓄,这些应该都是好现象。作为年轻人起薪最高的亚洲城市之一,新加坡青年的预期心理,一方面说明政府必须持续推动经济增长,做好财富分配工作,才能满足社会期许,企业则必须提高生产力创造利润,才能争取到好的人才;但在另一方面,社会也应该持续鼓励和营造金钱以外的文化和创意空间,在创富的路上不忘人情味,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让年轻人懂得建立对社会的关怀意识。职总这项计划以青年辅导青年,就有促进社会凝聚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