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认识到,特朗普政府执意迫使其削减双边贸易顺差是荒谬之举。但它也知道,贸易战只会两败俱伤。为了缓和贸易摩擦,与日本的自动限制出口不同,中国领导人承诺增加进口,开放国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预计,未来五年内将进口价值8万亿美元的商品。

实际上,在过去10年间,中国的全球经常账户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萎缩,从2007年的10%下降到今天仅仅的1.4%。与此同时,美国的贸易不平衡并没有多大变化,这表明美国的巨额赤字根本不是中国的错。事实上,这完全归咎于美国的宏观经济现实,即国内储蓄率低和联邦借款率高,而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将导致这一情况进一步恶化。

同样,在力求确保科技持续发展的同时,在投资方面更加开放,对中国也是至关重要的。就现在来看,即使中国的经济规模跟美国一样大,但由于其人均GDP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在制造业领域仍将享受竞争优势。

如果中国要继续提升其经济水平,就必须坚持这一进程,并辅之以提倡创业精神和保护知识产权的举措。幸运的是,中国很清楚这一点。有关部门希望在未来五年内获得6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预计五年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7500亿美元。

让这些购买活动回流中国,将有助于推动其经济转向消费驱动,尤其是中产阶层及其购买力正在增长。如果美国和欧洲国家响应中国的呼吁,放宽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作者是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上海智库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18.

英文原题:China's Smart Trade Moves

然而,尽管近期有所改善,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然很低。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更大地开放直接投资,这让它得以在先进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美国现在担心的是,中国经济的急速发展,对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构成了真正的挑战。这令美国产生了中国必须“被遏制”的想法。对特朗普而言,部分的解决办法就是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在2017年进口了价值2万亿美元的货物,但消费品只占其中的8.8%。为了避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中国人常常到海外购物,因此扩大消费品进口有助于显著改善中国人的福利水平。事实上,中国人在海外购物的花费,现已相当于中国的消费品进口总额。这还不包括越来越多的网上海外购物。

当然,这方面还必须做更多工作,中国需要进一步清除制造业和金融改革的体制障碍。但中国已经显示出,跟1980年代的日本不同,它以更精明的方式应对美国的贸易压力。事实上,中国增加进口和加快国内结构改革的应对措施,非但不会埋下长期衰退的隐患,反而会支持高质量的长期增长。

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成功地遏制了日本的增长,后者与今天的中国一样,在对美贸易上保持了巨大顺差。不过,这些政策之所以成功,部分原因在于日本的政策选择带来了很多问题,包括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反应迟缓。为了减少双边贸易顺差,日本实施了所谓的自动限制出口,造成日本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并过度保护其国内非贸易领域(non-tradable sectors),结果是日本陷入了几十年的经济衰退。

美国不满的原因众所周知。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没有兑现开放市场准入的承诺,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出现倒退。此外,中国被认为长期使用国家干预措施,包括产业政策,以限制美国在国内市场的商业活动和投资,而中国的企业则实现了快速的技术进步。

然而,自1980年代以来,贸易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区域和全球生产链的贸易形式兴起后,作为特朗普不满症结之一的双边贸易不平衡,显得是一个陈旧和过时的概念。毕竟,中国从出口中实际获得的增加值,远不及其贸易顺差那么大。

这是明智之举,它能缓和美国,欧洲很多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对难以进入中国市场的不满。正如中美经贸磋商小组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所强调的那样,中国“大幅”增加购买外国(尤其是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也将使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已经坐言起行。为了扩大消费品的进口,中国将于11月在上海举办第一届进口博览会。为了刺激金融投资,中国会在三年内将外资所有权限制提高到51%,朝最终完全取消限制的道路前进。到了2022年,它将取消外国对本土汽车公司的所有权限制,从而让一些公司如特斯拉(Tesla)受益,可在中国完全拥有一家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