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伴随这些图文影像,再次围绕“九皇爷究竟是谁”的叩问。是海盗、反清复明义士,抑或道教星斗信仰中的大圣北斗九皇星君,众说纷纭。笔者曾就此提出一些浅见,这里不加赘述。今日着墨,用意是将重点转移至当下时局,以思考本地九皇,乃至于华人信仰在疫情肆虐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做出的调整,亦即信仰的现代意义。
简言之,疫情并没为信仰设下局限,反之信仰因应局势,在不忽略基本传统原则之外,又接收了某些新时代或新常态的元素。这理应是华人信仰的现代意义,疫情或许已启动信仰的转机,让这些被一些人视为沉睡的古老文化,有重现光明与价值的一天。
其实,华人信仰的重心应在于“灵”与“善”。所谓的“灵感”与“灵验”,是连接信仰和社群的钮扣。借助扶乩与其他通灵形式,信徒问题得以解决,祈祷和愿望得以实现,而信仰也再一次确立起神明的权威。至于“善”,则更加容易理解,亦即信仰所欲传达的信息,往往都与“善”分不开,都是在宣导信徒慈悲为怀、利人利己的做人原则。无论是拜神人或理事,甚至无信仰主义者,往往在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这种寻求内心慰藉,正直坦荡态度的共同点。
不仅如此,在疫情下的时节,能够看到信仰依然努力,配合政府的措施,继续在各种限制下,保留传统而又不断地蜕变。受疫情影响,信仰的转型显而易见,年度的盛大晚宴已近两年没有举行,喊标活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有趣的是,信徒与理事也顺应变化创新,办起了诸如线上歌台娱乐表演、线上竞标福物及线上祭祀。
最近九皇爷诞辰,庙宇张灯结彩,社交媒体上出现许多相关图文影像。印象深刻者,莫过于海边一片衣着黄白色的人影,闪亮缤纷的銮轿,信徒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在锣鼓声夹杂着道士和僧人诵经的旋律中,井然有序地接驾,为为期数日的盛会拉开序幕。
笔者作为一名信仰者,或者说是一个“拜神人”,又从事信仰仪式的观察与研究,而且是庙宇理事,对于“信仰”一词,有着多层次的诠释。拜神人单纯求个平安,延续着先辈的传统;研究者观察仪式与历史发展,企图找出一种逻辑上的规律;理事则是希望将自己的信仰发扬光大,传播社群。从这几种不同角度思考,就不难理解九皇爷,或者华人信仰中的神明为何具有那么多繁杂的神格、来源及功能。换句话说,九皇爷是谁,实则各花入各眼,而随着文化的再生产,各说法与变化,层出不穷。我们大可不必过分纠结于九皇爷是谁。
若着眼于本地九皇爷信仰,各种迎接形式、各种法事经文,各种庆祝活动如请水、清醮、酬神剧目、九皇宝船等等,都是希望通过某种“灵感”来与信徒重新确立关系。信徒每年答谢神恩,祈求神明的持续保佑,亦复如是。轿子晃动,锣鼓喧天的场景,除了取悦神人,也期望来年能够更加顺遂。信徒茹素持戒,又何尝不能视为一种调整身心的好做法?另一方面,信徒群策群力,共同筹划庆贺仪式,再一次巩固了祭祀圈的内部结构。大家不分你我,共同参与膜拜,体现的是合作精神。大家日常生活忙碌,也难得能够相聚,嘘寒问暖,甚至进一步发挥“善念”,借助大日子的欢愉气氛,捐款帮助弱势群体。或许,这些就是信仰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