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任何措施在推出前,应经过仔细规划,实地考察,收集民意和模拟测试。交通设施应具备某种程度的灵活性,避免对居民和驾车者带来额外的负担。

我想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供参考。这些建议虽不是新方法,却比较有效,而且花费较低,也把对驾车者和居民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一,如果目的是为了让驾车者放慢速度,可以在路上增加路隆或减速路墩条(speed regulating strips),并缩短间隔的距离。车辆行驶在这些路段自然就必须放慢速度。

首先,道路改建后变窄,成了单行道,一旦有任何车子发生故障,整条路将无法通车,造成交通严重堵塞,必须耗费时间,等涉事车辆移走才能畅通。这些道路若有任何施工,同样无法顺畅通行,对公路使用者造成很多不便。

第二,最近发生的交通意外,经常和老人家随意乱过马路有关。我们可以在马路的两边加上栏杆,防止老人家随意越过马路,必须走到设有安全设施的地方才能过马路,提高安全性。

近几年来,陆路交通管理局为了提升全国老人社区的交通安全,用心良苦,推出乐龄安全区(Silver Zone)改建计划,将不少原本比较宽阔笔直的马路,修建成弯曲的单行车道,增加了马路上的路隆(road hump)。有一些地段还设置栏杆。这些改建促使驾车者放慢车速,多注意来往行人,提高安全意识。这对于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者本应是好事,可是一些当地居民并不认为这些改变带来好处,既花费巨资,又限制了马路使用的灵活性。

第二,弯曲又狭窄的马路,加重了司机的压力,除了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方向盘,还要注意来往行人的安全。我认为陆交局应停止把邻里组屋区的马路,继续改建成这种弯曲狭窄的单行道。陆交局应有更周全的设想和设计,确保在真正有效提升老人社区交通安全的同时,不至于对其他公路使用者造成更多不便和困扰。

第三,老人家每天经常去的地方,如巴刹、邻里中心和小贩中心等,人流量都比较多,当局应在这些设施附近,增加交通灯或斑马线,以方便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