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教材并非单纯复制现实生活中的对话方式,而是用来传递语言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社交礼仪和文化理解能力。在这种情境下,适当使用“您”不仅是语言的教学,也是对尊重和礼貌的教育。例如,孩子在公共场合或正式活动中使用“您”,不仅反映他们对长辈的尊敬,也展现他们的社交礼仪。

总之,教材中“您”的使用是一个复杂议题,它触及语言教学、文化传承和社交礼仪等多个层面。在语言与文化的传递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寻求平衡,既保留语言的教育功能,也保持其日常交流中的自然性。通过开放的讨论和深入的反思,本地华文教材必能更好地服务新一代的莘莘学子。

《联合早报·言论》于3月2日刊登了徐峰的评论《华文教材中的“您”用得不妥》,引发了我的深思。作者认为,在家庭场景中孩子对父母使用“您”显得不自然,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间的距离感。尽管这个观点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有合理之处,但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一用词的选择却有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

当然,我也理解作者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社交场合的自然性。随着教育部将在明年推出新的小二华文教材,这篇文章的出现正好提醒教材编写者在设计对话时,既要考虑教育目的,也要考虑到语言的自然流畅,让未来的教材可以更好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习惯。

反思“您”在教材中的使用也提醒我们,语言学习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积累,更是文化和价值观的传递。通过教材中的这种设计,孩子可以学习到,在不同的社交场合中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这有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掌握良好的社交技能。

其次,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不同家庭对于尊敬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要求和习惯。有些家庭鼓励孩子在特定场合才使用“您”,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因此,教材中的这种用法,可以看作是对多元文化背景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