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在报道国安法颁布的背景,只认为这是中央政府的目的,却忽视了大陆民众对长久解决当前纷争的期待、逐渐对香港乱象失去耐心的社会背景;而这才是中央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的民意基础。诚然,国安法的制定可能会引起香港社会短时期的进一步动荡,但对于纷争的团体而言,他们能够做的并不多,香港的长期情态已然设定。
一项政治运动,只有拥有明确可行的政治理念,拥有一定严密的组织形式,切合时宜的宣传口径,以及能够协调、吸引更多利益群体的合作形式,并懂得妥协与谈判,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当前的香港纷争,并不具备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点。因此,在纷争伊始就有美国政治学者分析,抗争活动注定最终难以成功。
对香港国安法的制定,意外代替了两岸关系成为“两会”热点。可见对大陆而言,处理对台关系可能不是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但绝对在计划清单上。政客的格局左右了国家政略的微宏,台湾一部分政客利用香港动乱煽动两岸对立,趁机补血、实现个人和政党的私利,却缺乏为台湾谋长久计的政治眼光,低估了对岸对于实现历史定位的期待和希冀,这是十分危险的。
当下两岸三地关系的走向,意外成为东亚乃至国际的新闻焦点,占据各大国际主流媒体的头版。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这是两岸三地关系走向必然发生的结果。
尽管游行示威活动看似越演越烈,暴力活动越发猖獗,但仔细分析发现,当前香港的社会活动是散沙一盘。无论是泛民、民阵、香港众志,抑或是学生自治联盟,都缺乏清晰有效、建设性、计划性的政治策略,只是通过内耗、纷争、暴力等带有情绪宣泄性质的活动表达不满。
(作者是医学博士与法律硕士、英国牛津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3年香港自行立法23条失败以来,香港的政治乱局越演越烈,发生了国民教育冲突、“普选”方案流产、占中事件、旺角暴乱、《逃犯条例》引发社会对抗等一系列政治社会事件,并逐渐向社会动乱方向发展,参与人群有明显年轻化、暴力化、冲突极端化的倾向。
当抗议青年打出反中、自决的口号,挥舞外国国旗,采取歧视大陆、侮辱国旗国徽国歌等具有民族象征的符号,要求切断与大陆联系等策略的时候,特别是出现了在香港机场通过暴力,胁迫一名大陆记者当场下跪的一幕,已经彻底激怒大陆的普通民众,伤害了整个国家的民族感情。此时,无论在道义上还是政治上,香港的纷争已经因为自私、短视、自大,而丧失了潜在可能争取到的支持。
尽管防疫资讯、中美角力是当下新闻的热点,但进入5月下旬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宣布两个半月的军事演习开始,陆续发生了蔡英文就任新一届台湾总统、大陆“两会”召开、香港国安法制定等一系列事件。
香港的动乱,一开始被广泛认为是社会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引起的社会矛盾冲突所致。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特别是政府当局释出一系列妥协安抚信号、经济红利分享的政策后,仍不能调和纷争的矛盾,使得大家意识到,香港的动乱纷争,本质是出于政治、身份认同上的意识形态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