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支付作为智慧国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早在冠病疫情暴发前,已对其发展感到乐观。

不过,该报告也显示,与其他亚细安国家的居民相比,新加坡居民对使用免触式付款方式的兴趣最低。

我国也推出了SGQR码,让商家无论接受多少种付款应用,都只须张贴一个二维码,以减少人们的困扰。

这须要银行、商家和政府紧密合作,例如,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以鼓励他们改变支付习惯。若不同公司的应用能更好地互通和无缝运作,消费者将更有可能在购物时通过这些应用付款。以大华银行与新加坡能源集团(SP Group)的合作为例,只要我们的客户在新加坡能源集团的应用点击一下,即可使用他们在大华银行卡所获得的奖励积分支付水电费。两家公司之间严谨的科技流程和保障措施,为客户提供了更简单、更智能的体验,同时确保他们的数据安全。

一些消费者总是倾向以现金付款。我们可以在尽可能不废除现金选项的同时,通过公共宣导鼓励更多人使用数码支付。例如,政府在疫情期间招聘了1000名数码大使,教导民众使用数码工具。

尽管有这些好处,固有的支付习惯仍是新加坡迈向无现金社会的绊脚石。

冠病疫情为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带来了改变。这场危机为支付领域提供了独特的契机,因为对许多人来说,在这个时候使用数码支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合理。我们必须把握这个机遇。

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因为我们拥有互联互通的生活方式、高水平的数码素养及发达的金融基础建设。

对消费者而言,使用数码支付意味着在付款时无须再计算纸钞和硬币,也无须再计算应得的零钱,使购物更方便和透明。在确保公众健康与安全时,数码支付也意味着无须接触经过多人转手的现金。对商家而言,消除纸质支付和人工流程,则意味着节省成本、提升效率和消费者体验。

实际上,政府已在特定领域推行计划普及无现金支付。2019年4月,陆路交通管理局与大华银行及其他伙伴联合推出“新便利”(SimplyGo)服务,让乘客使用信用卡或转账卡支付巴士或地铁车资。若在更多领域采用类似方式,无疑将推动消费者的整体数码支付使用率。

但冠病疫情带来了转变。为了安全起见,许多人选择在家进行更多网上交易。例如,在2020年首三个季度,首次使用PayNow的大华银行客户同比增加了64%。

因此,当局和业者可与最有可能有助于建立这种“肌肉记忆”的商家合作,一同鼓励消费者采用数码支付,进而对其他领域产生效应。这包括超级市场、小贩中心、食阁,以及德士、私召车和公共交通等交通业者。

鼓励消费者使用数码支付的其他方法包括提供奖励,以及在购物中加入简易的数码支付选项。

(作者是大华银行集团个人财务服务部主管)

这种行为上的改变,使我们现在采取措施鼓励数码支付,可能会比以往来得更有效。如今,我们除了寻求进一步突破,也应探讨在其他国家见效的方法。

自从冠病危机暴发以来,数码支付的使用已不断增加。例如,大华银行客户通过PayNow交易的总值,在2020年首10个月增加了220%,交易量也比疫情暴发前的同一时期增长了127%。此外,二维码付款交易也同比增加272%。相比之下,在2020年3月至11月,通过大华银行分行柜台或提款机存入和提取现金的现象,同比减少了超过30%。

使用数码支付的好处之一是安全。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指导下,金融机构能保障数码支付用户免受未经授权或错误交易所造成的损失。例如,大华银行的手机银行应用UOB Mighty,通过人工智能数码服务Mighty Insights分析每名客户的交易模式。若发现重复收费、退款或异常交易,就会通过应用软件通知客户。这样一来,客户就能够轻松追踪任何未经授权的交易并向银行通报,以便更快地解决问题。

此外,扩大免费的WiFi网络,将进一步推动数码支付的发展。在新加坡,免费的WiFi网络已相当广泛。对小商家而言,免费WiFi可以降低连接到数码支付基础设施的成本。对于使用有限数据配套,以及在提供免费WiFi的场所更常使用智能手机的消费者,这有助他们克服潜在问题。

最大及最常被忽略的原因是,新加坡人无法摆脱旧习惯。

长期以来,新加坡人习惯使用纸钞和硬币来买日常用品。我国暴发冠病疫情之前,现金的使用情况已有所减少,但速度缓慢。例如,新加坡人在2019年从提款机提取了610亿元,比2014年只减少了6%。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数码支付的发展。2017年,政府推出了PayNow,让民众只须使用收款人的手机号码或身份证号码即可转账。一年后推出的企业版PayNow,则让商家通过同样的方式接收款项。

虽然这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信心,但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数码支付的增长,尤其在这个非比寻常的变动时期,企业和个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愿意接受改变。

其中,“肌肉记忆”(muscle memory)在支付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消费者在某个情况下开始使用数码支付,“肌肉记忆”将使他们在其他时候也使用数码支付。

例如,根据Google Pay的报告,在英国每日平均两次使用手机支付公共交通的车资的客户,在餐馆、购物商场等地使用同样支付方式的次数也会有所增加。

威士(Visa)去年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亚细安国家当中,新加坡居民对免触式付款方式的意识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