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科学上,最缺的是各种技术路线的“加强针”有效试验数据,加上进一步细化各种技术路线“混打”的组合,可以说,缺少大量的有效试验数据,是目前“加强针”的最大现实困境。这在本质上,仍是一场科学与疫情的时间赛跑。

在接种阿斯利康后又接种辉瑞-BioNTech疫苗七天后,接种者体内的初始抗体滴度增加了123倍,接种14天后,接种者体内的抗体滴度增加了150倍。但是,对照组参与者中,抗体滴度保持在与14天前相似的水平。

7月31日,针对“一些已经接种疫苗的民众依然感染了德尔塔变异株”,中国疫苗研发专家邵一鸣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需要对全人群都进行第三剂疫苗接种。”

6月中,《南方周末》的《疫苗混种,性价比或更高》文章,指2021年5月19日《自然》杂志发表一篇混种疫苗的文章,描述了在西班牙进行混合接种牛津-阿斯利康和辉瑞-BioNTech冠状疫苗,结果令人鼓舞。

7月20日,《联合早报》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称,自己混打了三针国产疫苗,并说疫苗种类与厂家都不尽相同,但身体没有任何不适。但是没有透露“注射上述三针冠病疫苗的确切时间或接种了哪一个品牌的疫苗”。

最后,世卫组织近日指“到目前为止,出现了四种令人担忧的变异毒株——只要病毒继续传播,就会出现更多的变异”,也就是说这场人与冠状病毒的战争还远没到终点。

因此,对于“疫苗混打”,目前中国国内权威官方信息仍是“用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产品来替代”。不过7月31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称,据阿根廷目前仍在进行的一项研究的初步结果,“卫星V”与国药集团和阿斯利康的疫苗组合没有严重的副作用。

但早前,5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对于“疫苗混打”,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正常情况下建议用同一个企业的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产品,完成它的两剂次或者三剂次程序的接种。但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可以用同一种技术路线的产品来替代,也就是说,灭活疫苗只能替代灭活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只能替代蛋白亚单位疫苗。

对于“加强针”,《华尔街日报》7月30日消息指,以色列已批准开始为60岁及以上公众,施打冠病疫苗“第三针”作为加强针,因为“其中一些数据显示,疫苗预防该年龄组出现严重症状的有效率,从4月份的97%降至7月份的81%。”

作者是南京媒体人

近期,德尔塔变异毒株全球肆虐,中国疫情形势突变,作为一个“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南京人,其他不多言,仅就“加强针”问题进行梳理略谈。

7月25日,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表示,免疫力较弱的美国人最终可能需要注射冠病疫苗追加剂。他说:“那些进行肝脏移植的病人、癌症化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如果要注射第三剂追加疫苗(很有可能),他们将是最先接种的弱势群体。”也就是说,以色列是“第三针”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未来美国可能跟进。

按照一般的疫苗技术,可简单分成三大类,一是需要低温储存和运输的mRNA疫苗(辉瑞-BioNTech、莫德纳);二是腺病毒载体疫苗(英国阿斯利康、俄罗斯卫星V);三类是灭活疫苗(中国科兴疫苗等)。

综上分析,几位中国专家的讲话都对,但有各自的现实困境。邵一鸣的讲话起承转合,层层叠叠,但话都没有讲死。就本次南京禄口机场的疫情看,涉外的机场、海关等工作人员,明显属于“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人群”,因此“加强针”是迫在眉睫。

并且,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第一剂打的是阿斯利康,第二剂是莫德纳疫苗;也就是说她采取的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加mRNA疫苗。

他说:“初步观察,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暂没有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但是,对完成免疫超过6至12个月,并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要去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人群,是否有必要以及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正在进行研究。”

王华庆讲的也对,中国人口众多,他所处的位置讲话必须保底,用相同的技术路线来保障安全下限。高福以身试“混打”,在统计学上没有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41.6%的患者没有任何反应,8.4%有发烧和背痛,50%有注射部位疼痛。也就是说腺病毒载体疫苗与灭活疫苗配对,阿根廷的试验初步显示问题不大。

这说明,混种效果对于增强免疫力效果非常好。而且,阿斯利康疫苗是腺病毒载体疫苗,而辉瑞-BioNTech疫苗是mRNA疫苗。两种不同技术路线疫苗的混种,确实增加了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