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只能以临床疗效来证明中医药的治病能力,不能以试验室的科学来证明。让我重申一句:中医是从临床走出来的,不是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对于医学本义来说,临床的疗效是高于试验室的科学分析与成绩的,试验室研究再好,如果用于临床无效,也等于零。其实,试验室只是为进入临床做准备的方法而已,临床疗效能把病人治愈,病人能康复,才是医学的最终目标。

中医药是一座伟大的宝库,蕴藏非常丰富的治病救人良方妙药,只是人们没有认识到,或者不理解,没有好好发掘运用,或者用不得法,或者发掘有误。如中医西医化的研究方法,用微观角度、尺寸去研究宏观医学及理论,结论当然错误。其实,中医学里的温病学说,是今天我们抗疫的宝典,其中对抗疫蕴藏丰富的方与药。际此疫情成灾,正是应该努力钻研、发掘、提升这些抗疫方药的良机,请让中医师有发挥才学、为国为民尽心尽力的机会。

(作者是中医师)

我曾以手机视频方式,看抗原快速检测(ART),舌质舌苔患者主诉等方式,开方用药,治愈30个冠病病人,没有一个恶化为重症,没有一个死亡。与我交流的医师,也治好了整10个,证明中药的可靠有效。我用中草药煎剂,每日一剂,一次过服完,一般不超过10剂即可治愈,通常三到五剂即能治愈,ART检测即已转阴,治过最多的两位是八剂。我能有这样的成绩,是领悟了温病学说抗疫理论的思维,也是学习温病学说的传承。这不是我个人的发现或成就,是前贤留下的文化医学遗产使我受惠。

这个抗疫机会,相信有助于改善我国疫情。中医药的高疗效是不容置疑的。百多年前,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由于崇尚西洋科技文化以及对中医药的误解,宣布禁止汉医(中医),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禁止中医的国家。但经过百年医疗体系的波折后,日本终于发现到中医药高疗效,对国家经济、社会、卫生有莫大贡献,于是在2006年解除禁令,恢复了汉医的正常地位。

不过,我们继承前人经验和学术,也要结合现代的新知识、新科技,才能创新提升。比如,结合现在ART检测以及视频传送,我们就能轻松抗疫,这就是一种创新提升,只有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医师,才能如此方便抗疫治病,又无感染风险。我愿意把我的经验传承给抗疫的中医师,协助消除疫情,消除大众的疑惧,尽快恢复社会常态。

作为一名老中医,我深知中医学与中医师一路走来艰难、辛酸与委屈。因此,很高兴听到卫生部长王乙康说,将探讨中医药这宝库如何更好地为“健康SG计划”作出贡献,让国人享有健康的生活。

由于现代医学微观法的盛行,人们本末倒置,变成试验室高于临床,一切以试验室分析为依据,不问临床效果,不问客观事实。客观上,这种偏见也是导致疫情泛滥的因素之一。

正如《联合早报》9月14日社论很明确地指出:“他们(中医)并不享有与西医同等的专业地位,他们为病患开出的X光检查单或验血检查单,也不为医院所接受。在这情况下,中医师的专业形象与地位也难以建立起来。中医长期扮演辅助性的角色,限制了它的发展空间,加大了它纳入主流的阻力。”

政府有意帮助中医,提升中医,我个人觉得最重要是“松绑”。举一个例子,卫生部为了避免中医师受到冠病的感染,不许中医参加抗疫工作,这是好意,我们很感激也心领,但这项决定对中医药的生存延续发展非常不利。作为东方最主要的医学源流,中医有着高深完善的理论体系,对于抗疫有着深远的历史经验,却被禁于抗疫大门之外。处于这种困难处境,请问中医药在我国的水准如何传承提升?这岂不与帮助中医的原意相违背?

中医不能参与抗疫,是因它的抗疫方式与其他医学不一样,不被主流医学所理解认同。但医学各有源流和理论体系,各有不同文化背景。其实不必太过担心中医师受感染,如果允许中医结合现代科技,中医是可以轻松抗疫的,一点也不会有危险,而且成绩优秀,对整个社会及抗疫大业有很大帮助,对国家、社会、人民都会有极大好处。

社论一语道破中医当前的困境,指出当前中医关键问题所在。是的,现今的中医被人为的各种条条框框限制着,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举步艰难,如何能够迈开大步向前行?更不用说期望发展壮大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戏剧性的演变?只因中医药的高疗效,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希望我国能夠明智给予中医支持,重新调整中医政策,尊重中医宏观理论,让中医药在自然自由的环境中健壮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