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观念决定我们的人生方向,逆境开启了机会,让我们重塑价值观,并且提升我们的道德标准。如此我们便不受艰难所困,晓得引腔高唱“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逆境中,忘忧而愤发图强。

可是,绘画在无望的恶评里,却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从此艺术界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讨论,反复研究艺术的本质等问题,不断探索绘画创作的各种形式和可行的方向;论战一直持续至今,仍然不断地发酵。百年下来,绘画并没有步向衰落;反观今天的绘画,无论在技巧、内容和形式上,都较19世纪时的创作,来得丰富和蓬勃。

所谓艰险,便是大大小小不同的困难;所谓多情,并非是个人的欲望喜好,而是满腔理想怀抱世人的心胸。

人在困顿下,倘若能够自我反省,便在心头上自然冒起无比的勇气和多方面的想法,促使我们来改变厄运。这种现象,并非耽于逸乐而可得之;孟子所言“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正是人生面对困境而得生机的最佳写照。由此可见,困顿不过是一股促进我们进步的力量,甚至带给我们喜出望外的收获。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意思是我们在生活中,难免会碰上意想不到的各种困厄。这些不同的逆境,有的如国难当前,有的是个人的问题,例如健康、工作、迁移或人际关系等;有些困难是属于时代性的,也有区域性的;甚至是全球的困忧,好像这两三年来,冠病疫情蔓延全球,造成人类社会的重大损失。人总会有困乏的时候,不管是哪一样的困难,都不是人们想要的。

近来北半球寒流汹涌,不少地方气温降至零下,漫天风雪,浓霜如罩;大家从新闻上,看到那些瑟缩在刺骨寒风下的灾民,恻隐之情,岂不上心呢!这种体恤顾念别人的动心和想法,将会引导我们,攀上人生更高的臻善境界。

笔者从事艺术创作多年,经常在创作中遇上瓶颈,一筹莫展,困难总让人感到不安。可是在创作经历里,困顿往往促使个人捕捉到更精彩、更新颖的灵感和艺术作品,可见逆境并非一无可取。很多时候,困难犹似压在枝头的霜雪,待到早春来临时,冰消雪融,涓滴虽冷,却滋养着快要开花的枝条。

(作者为澳洲NAVA视觉艺术家协会专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士LRPS)

在危难的日子中,鲁益士每周到电台开讲,全国人民都围在收音机旁,正襟危坐,一起聆听他的讲话;当中的内容,鼓舞着社会上下,同心同德;用一个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渡过国族的厄运。大家听了都深感安慰,忧伤获得抚平;于是重新振作,好好地过日子,等候着曙光的来临。鲁益士为国民撰写的广播内容,后来辑录成书,至今仍然影响深远。

英国在二次大战时,遭遇德国的猛烈攻击,人民死伤无数;在无情的空袭下,英王和首相丘吉尔,坚决拒绝向敌人妥协,但也有阁员提出寻求机会来媾和。就在这动荡恐慌的局势中,英国广播公司BBC请来了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著名学者鲁益士(C. S. Lewis)向听众广播,巩固大家的信念。

人生遇到逆境的现象,在不少艺术创作中,或多或少都反映出来。就以中国传统的诗文书画为例,人们总爱把松竹梅赞誉为岁寒三友,颂扬它们在严冬的考验中,能够抵御苦寒,坚贞不凋。艺术拟人化,风雪下吐蕊的芳华,教我们懂得认识和面对困顿的日子。人生既非一条坦途,那么我们晓得怎样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2023年快到,文章千古事,风雨十年人;借此一角,祝福大家百尺竿头。

历史告诉我们,当摄像机还未出现前,绘画是担起记录人物、事情,以及风光的唯一媒介。1839年,法国政府公布摄像机的发明和使用,相片影像的真实感,远远超过绘画。在拍摄的热潮下,当时不少人认为绘画早晚会消失;仿如今天各款附有拍摄功能的手机,大有取代传统摄影机的势头。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校歌歌词,是已故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所撰,当中有两句说:“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这正好清楚道明人在困境下,产生出来的那种百折不挠的坚毅和高贵的情愫。所谓艰险,便是大大小小不同的困难;所谓多情,并非是个人的欲望喜好,而是满腔理想怀抱世人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