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在2022年,人力资源咨询公司Kincentric的一项调查发现,本地超过半数受访者感到自己的价值被低估。几乎一半员工不关心所属组织的福祉,并愿意随时离开雇主。这可以说是一个双输局面。公司可能因而失去有才能的员工;员工则因为待遇差,才能无法被激发出来。有研究报告显示,按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至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员工能力可以发挥出80%至90%。两种情况之间60个百分点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
笔者认为,要实现职场文化的相互尊重,雇主与雇员必须先在彼此是对等关系这一点上取得共识。双方相互尊重,才能各取所需,营造双赢的局面。
在资本市场,雇员向来是弱势一方,因为没有对等的议价与谈判能力(雇主会视为对其地位权力的挑战),如果对工作心生不满,只能选择留下或离开。虽然如此,雇主必须知道,他与雇员是雇佣关系;雇员通过劳心或劳力的工作,以时间、精力换取一份薪水,并非出于雇主的施舍。因此,彼此间应该是一种对等关系。
全国职工总会青年团于2022年10月10日,公布一项针对1000名18岁至35岁在职青年展开调查的结果,44%将工作与生活不平衡列为职场上的主要压力来源,其次是工作时间过长(41%)、工作量太重(39%),以及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模糊(36%)。
拜读新加坡管理大学王绍恒教授的《职场文化须强调相互尊重》(7月5日《联合早报》言论版)后,深有同感。职场歧视、职场霸凌每天都在社会各角落上演。人性中的贪婪、无穷欲望、自私自利、见高拜,见低踩的劣根性,并不因为文明进步、教育普及而有所改善。要在“办公室政治”生态圈中实现职场文化的相互尊重,在笔者看来,恐怕不容易。
文章所举不受尊重的例子有:一、员工价值被低估,感到不受尊重;二、雇主滥用《雇佣法》,导致员工利益被剥削甚至造成工伤意外和死亡;三、针对国籍、种族、年龄、性别和残障者的歧视;四、员工的私人时间被侵蚀,因工作与生活失去平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五、上司使用伤人言语和举止等霸凌行为;六、公众对前线工作人员的辱骂。
王绍恒对职场尊重的定义是指上级对下级的态度,须相互尊重;须要更重视维护员工的尊严。作者指出,经理须要经常被提醒,员工是重要的贡献者,而不是可随时随意更换的备件。奈何现实情况是,对上级而言,没有一个员工是不可被替代的。纵使员工如跑马灯般走了一个换一个,对上层的领导人而言,一点都没有影响,因为公司有恃无恐,并不担心请不到人。受影响最深的是与这名离职员工同个部门的同事;在新的员工到来及上手之前,除了自己的工作,还要帮忙处理前同事的工作及指导新同事,加重负担。
面对上述种种不利弱势一方的失当行为,当教育失灵时,唯有寄望法律祭出严峻法典,以起威慑作用并彰显正义。
(作者是文书工作人员)
的确,对从事白领工作的人来说,自即时通讯应用出现后,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由于劳心的工作无法以件计酬,要如何衡量薪水所对应的合理工作量和时长,没有任何标准或依据可参考,因而容易造成雇员工作超量。笔者曾看到一名老板在分配工作给员工时,非常霸气地说:“我不要知道过程,我只要结果。”
公司高层很少会意识到,员工频繁更替、流失率高,对公司的治理与发展是很不利的。每一次工作交接,就会流失一些工作细节,或某个项目的资料和信息,让新人接手后增加许多不便与困难。再者,新加入的员工需要一段时间培训与磨合,都在消耗公司的行政资源,增加开支,并造成人事机会成本的损失,可谓劳民伤财。
对工薪族来说,雇主是“米饭班主”(赏饭的老板),握有自己的去留与升职加薪大权,为了五斗米不得不折腰。友人曾说,我们所领的薪水,有一部分是作为受老板气的补偿,真是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