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一直偏重数理课程。我认为我们须对语言、人文学科和艺术给予跟理科同等的重视。长期以来,理科在课程中占主导地位,从过去的工程学或生命科学,到如今的编程课程,皆需科学基础,因而我们常认为掌握数理便可前途无量。不过,英伟达主席、AI领域的领军人物黄仁勋,在2024年世界政府峰会上建议,学生不应再学习编程。他认为,随着AI的进步,它的编程能力将超越人类,所以编程就让AI去做,人类就不要再被技术细节束缚,应该好好发挥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最佳途径是培养新加坡所缺乏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多名教育部长,甚至国务资政李显龙在担任总理期间,都曾表态文凭并非一切,但实践出真知,目前仍停留在纸上谈兵。政府作为国家最大的雇主,依旧看重文凭,求职表格上要求应征者清楚罗列所取得的文凭。在Singpass上,无论我现在几岁,16岁的‘O’水准成绩,永远摆在上面。这不是时刻在提醒我们文凭的重要性吗?
我认为新加坡社会应当减少对文凭的依赖。随着全球化、在线学习及人工智能的盛行,一纸文凭已难以保证未来的职业前景。如今的公司更看重工作态度、经验、学习能力,甚至社交媒体的熟练度。
延伸阅读
希望教育部能更加注重富有远见的政策——提升教师实习计划。根据《联合早报》2022年的报道,每年约有100名教师参与这项计划,他们可以到其他行业实习。这是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向社会、开拓视野的不错的安排。一名教师无论如何优秀,若一辈子只有校园经验,虽热爱学生,也难以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有了实习经验,他们的学生将受益匪浅,因为教师不仅能提供不同视角,还能在教学中获得新体会。我建议扩大这个计划,让更多教师可以参加。根据《海峡时报》去年的一篇报道,教育部聘有3万2000名教育工作者,若每年仅有100人得以参加提升教师实习计划,显然有扩充的空间。另外,实习时间也应加长,从目前的两到四周延长到半年至一年不等。
我们的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优秀之一,这也是我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PISA调查中屡获佳绩的原因。我们的教育政策须要不断革新,使学习更贴近学生和发展的需求。这些建议旨在补充和完善现有政策,让我们的教育制度更加全面,素质不断提升。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随着黄循财接任总理一职,大家翘首以盼这位新舵手带领新加坡,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扬帆远航,再攀高峰。在教育界工作10年,我在补习班接触过无数学子,想向总理进言,希望在他的领导下,教育之花能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这次世代更迭中,除了政治方面,我们也期待黄循财总理的领导团队有新的教育政策,希望在他的领导下,我国能培养出更具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