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企业经营小贩中心课题,虽说是控制物价的措施之一,但我反而觉得这个措施推高了物价。

总之,要真正降低咖啡店和小贩中心的物价,就是有关当局收回经营权,不让大小财团从中牟利,让租金降低,回归合理水平,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才是正途。

目前新加坡的社会现实是,大多数民众都在外用餐,所以咖啡店和小贩中心的物价,已成切实的民生问题,在在影响人们的腰包。

无论是独家经营、集团经营的咖啡店,抑或是社企管理小贩中心,都造成资本进一步向大小财团集中,也进一步全面推高物价。当不少民众或弱势家庭因物价不断攀升而无以为生时,政府出手予以资助;但另一方面,又得设法筹钱补缺,例如增税等等。如此回环往复,犹如剜肉补疮,结果势成恶性循环。

有关当局回归原先定位,只对咖啡店及小贩中心扮演提供咨询、协助、建议、监督、指引等等角色,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限制,放手让摊贩们自行解决问题。要是小贩行当够吸引人,就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年轻力壮点子多,由他们自我组织管理,尽可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加上注入新科技元素,便大有可为。或许有一天,人们可以吃到小贩中心的送餐外卖。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学习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还促进他们的服务社会志愿,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抵御一切喻于利的功利思想。

建屋局和环境局应该恢复以前的作业方式,亲自管理小贩事务和解决问题,即使必须增聘人手,只要能减少通货膨胀,降低全民的生活负担,也是值得的。

多年前,住家邻里的咖啡店也是以分租方式出租摊位,一个普通大小的摊位月租近7000元;卖杂菜饭兼煮炒的摊位月租1万7000元。如此高昂的租金,食物价格岂能不高?

官方设立有关机构,所为何事?不外是为百姓解决民生问题。外包手段的应用,是透过别人为自己牟利。有关机构既然不为牟利,为何要外包?有关机构应该多做为民众减轻生活负担的工作,不是为了减轻一些任务而外包,造成整体物价被推高。现在建屋发展局和国家环境局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小贩事务“亲力亲为”,直接管理,而改由外包形式处理,这一来,工作减少了,可是对推高物价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理,由社企管理小贩中心,也必然引致食物价格上涨。虽然有关方面说,会限制价格不能超标。然而,限制了价格,若无利可图,摊贩怎么营利?他们要么另谋他策,要么只能从“偷工减料”下手,吃亏的还是消费者。有关方面也说,不以牟利为营业方针,而且会把盈利回馈社区。然而,那批为此出谋献策、往后长期执行任务的人员的薪金,以及其他各式各样费用,仍须由摊贩来负担,也就是由消费者买单。

先从组屋区的咖啡店谈起。不难发现,新组屋区咖啡店的食物售价一般较高。这些咖啡店多由独家或集团标来经营,然后分租给摊贩。做生意不外是逐利,并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取向,所以都以高价出租摊位;用高价租来摊位的小贩,所售卖的食物价格也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