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我有幸参与了新加坡南洋孔教会主办的“五四运动百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从反传统到回归传统”。前外交部长杨荣文发来致辞,来自台湾的三位教授王邦雄、曾昭旭、林安梧与来自中国山东的颜炳罡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演讲,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

杨荣文的致辞稿中提到,“我们需要一个超越个人、家庭、亲属、朋友和中国政治,可包容多元文化和宗教,并宣扬‘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新儒家思想”。看到山东、台湾的教授同台讨论,台下来自不同地区的听众共同关心,让我不禁想到文化是超越山东人、超越台湾人、超越新加坡人,甚至是超越男人、超越女人的。“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儒家思想不仅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不仅仅是华人的,也是全人类的。

李显龙总理在面簿发文提醒我们反思“五四运动”所代表的文化复兴和爱国精神。孔子以人为本,首重教化,让人明白做人的道理,规范人的言行举止,提升人的生命素质。我们想做一个好人,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如何把人做好。

曾昭旭教授提到要在“德先生”与“赛先生”之外加上一个“Mo姑娘”(Moral),代表柔性的道德。会后有朋友问我这个Mo字应该怎么写。虽未与曾教授确认,但我想应该是“莫”字。颜渊问“仁”的具体做法,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认为在这句话中,将“勿”换成“莫”——“非礼莫动”,也说得通。人和人交往要谨守分寸,尊重彼此,莫跨越对方的底线,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大家能做到“莫”这一点,很多冲突就不会产生,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年。1919年5月4日,中国的青年学生因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争取不到国家应有的权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场学生运动很快转变为新文化运动,要全盘接受西方的新观念、新价值,迎进“德先生”(Dem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甚至还有人要废除中文。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亟须深入反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从中找到成长自己的资源。“百年五四——从反传统到回归传统”,正是这样一个契机。

流风所及,对西方文化的崇拜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华人守不住自己的文化,只一味羡慕别人,认为西方文化高人一等,甚至以不懂中华文化为荣。然而,很多人仰慕西方文化,却不知其底蕴;憎恨传统文化,却不知何为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究竟还有没有价值?中华民族落后的责任真的是传统文化造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