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叹新加坡课程发展署在1980年代就有这样的深远考虑,在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人才上深耕精作,倾情投入。现今社会更需要这样的远见卓识,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又有道德修养的人”“培养学生积极的、正确的人生观,使学生将来能够过有意义的生活”上不遗余力。
仔细研读这两本教材,发现这其中的两点真是高屋建瓴,细致入微。
一、系统性:儒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内容庞杂繁多,相关的人物、典籍数不胜数,如何在众多的素材中挑选适合国情、符合中三中四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且有系统地介绍给他们,这其中是经深思熟虑而谨慎拟订的。正如在《儒家伦理》的前言和绪论中介绍的:“课本分为中三中四二册,每册二十课。儒家伦理的科目,是在两年内修完。第一年的课程,包括儒家思想的时代背景、儒家人物的介绍、个人修身的基本道理和方法,发展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第二年的课程,将介绍一些主要的儒家德目,进一步研究儒家处世为人的原则,最后说明儒家思想的演变、跟我们社会的关系及对我们社会的影响等。”课程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人及己地介绍了儒家伦理的主旨与核心,让学生在清晰的脉络中学习儒家伦理的精髓。
张汉泉的文章《建议孔教会重新出版《〈儒家伦理〉》(2021年1月13日《联合早报·交流站》)着实是个好建议。笔者认为不仅是南洋孔教会,包括课程发展署、教育部、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和其他相关机构或团体,都应协力将《儒家伦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介绍给中学生和社会人士,培养当代及未来学生的核心道德观及价值观。学习传统文化瑰宝,弘扬优良的文化传统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二、生动有趣:《儒家伦理》的对象是中学生,若是枯燥深奥的道德教育课本,想必很难让这些青春少年有兴趣往下读,所以课本的内容、语言也是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简单易懂且充满趣味性。教材中对于一些人物介绍、核心道理,多用故事或比喻来讲解,同时引用经典的成语、名言、名句来画龙点睛。通俗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内容,又保留了名句的原汁原味,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即使是成年人,在读这两本教材时也会被其中全面又细致的内容所吸引,作为了解儒家传统思想的入门书籍,读起来也是受益良多。
我非常荣幸地参与了南洋孔教会孔子大学堂的《儒品》课程的编写。在课程的编写过程中,学习了由新加坡课程发展署组织编写的《儒家伦理》教材。这是新加坡在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牵头,倾注了巨资、凝聚了诸多专家心血、历时三年多时间编著完成,供当时中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学习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