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早报校园 zbschools.sg 是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数码平台。它汇集学生报旗下《小拇指》、《大拇指》和《逗号》的精彩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报道,让中小学生轻松读新闻。
心理医生:真正的朋友会接受你最真实的样子
《逗号》早前针对超过100名中学生展开调查,了解他们对青少年FOMO的看法,当中88%是年龄介于11岁至18岁的学生。 在评估自己的FOMO指数时(1为极少FOMO,10为很常FOMO),近八成自认指数超过5的受访者年龄介于14岁至18岁之间。 至于造成青少年FOMO的原因,调查提供的三个选项包括经常与别人比较、怕被视为不合群,以及长时间使用社媒。 近四成的受访者选择“经常与别人比较”,结果不算出乎意料。青少年在渴望被认同时,也期望能和朋友过一样的生活、或取得一样的成绩。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习惯在社媒平台上分享生活,也“忍不住”想要关注别人的生活,这两种行为在青少年和年轻人的生活中尤其常见。 徐艺铭说,FOMO很大程度上和频繁使用社媒有关,也可能对年轻人造成负面影响。 她坦言,有时自己也会因社媒感到FOMO。“我曾经看到朋友在社媒发了参加某个活动的照片,当下就会问自己是不是应该也参加,否则会错过了什么,或是被排挤在外。” 除了关注朋友的动向,社媒和网上最新的流行趋势,也可能是青少年FOMO的导因之一。 南洋艺术学院学生柯迪宗表示,几个月前他察觉到,班上很多同学都爱听K-Pop(韩流音乐),他却不是粉丝,就开始想自己是否错过了很多。 “我甚至会怀疑,那些喜欢K-Pop的同学会不会觉得我很奇怪,不喜欢和我交朋友。” 他因此认为,FOMO不仅会带来压力,心中浮现焦虑情绪时也会觉得很难受。
社媒动向和趋势制造“假象”
从某个角度上来看,FOMO其实就像是新加坡人典型的“怕输”(Kiasu)心理。 就读南洋女中中四的徐艺铭告诉《逗号》,当她和同学比较时,确实会有FOMO的感受。她透露,6月学校假期学校会提供一些实习机会,身边许多朋友都报名参加,自己却没这么做。 “当他们完成实习后,回来分享趣事或宝贵的经验,我其实会有点FOMO,对自己说早知道当初也报名。” 李骏扬(华中中二)也曾有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FOMO经历。 他表示,身为篮球校队的一员,必然会珍惜每一次在球场上的机会。“有一次,在赛期来临前我的膝盖受伤,结果无法参加比赛。我会感觉错过了和队友们一起享受比赛的过程,所以觉得FOMO。” 另一方面,青少年在交朋友的过程,有时也会使他们感到FOMO。《逗号》调查发现,有约四成的青少年认为“怕被视为不合群”,是他们出现FOMO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有16.97%的受访者选择了“长时间使用社媒”,虽然占比相对较低,但也反映了社媒似乎加剧了青少年FOMO的现象。
李骏扬也同意,社媒上的点点滴滴会令人FOMO,觉得别人的生活比自己有趣,不过自己很少受影响。 “我平时不怎么用社媒,但我觉得FOMO不只会迫使青少年机不离手,还会很容易让人分心。” 那青少年应该如何缓解FOMO的感受和情绪?李骏扬表示,除了少用社交媒体,青少年也应该学会专注个人的喜好,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年轻人难免因比较心态而变得FOMO,但三名受访者都同意调整心态,就能改善由FOMO带来的负面情绪。 柯迪宗说,过往他会很关注同学们的一举一动,以及别人怎么看待他,但他已渐渐学会调整心态。 徐艺铭说,FOMO虽然有负面含义,但主要还是取决于年轻人的思想和心态。“如果因为朋友看演唱会、参加派对,而自己没去就感到FOMO,这样确实比较不健康,但看到朋友的努力能激励自己做得更好,FOMO也未必是件坏事。”
克服FOMO六大贴士
FOMO像是“怕输”心态
心理专科医生杨家乐认为,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上社交媒体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得青少年之间的比较心态变得更严重。 杨家乐说,除了因朋友圈中自己没有参加某个活动造成FOMO,社媒上的任何内容和动态,都可能使他们产生这种感觉。 “比如他们会比谁的追踪人数比较多、谁有更多的按赞人数,他们希望得到最及时的反应,而且不只是几位同学之间,FOMO已经演变为整个区域甚至是全球的一个常见现象。” 他表示,青少年需要社会认同感、渴望被接受,因此会误以为社交媒体越多人关注自己,就代表自己越受欢迎,反之则可能不被朋友喜欢,但其实他们没意识到,网络世界的追踪人数,未必都是他们真正的朋友。 此外,青少年追求偶像明星,也成了年轻人FOMO的原因之一。 “像是今年歌手泰勒丝(Taylor Swift)来新加坡开演唱会,那些买到票的青少年必定会放在社媒平台,那些没得去的就会有输了的感觉,似乎错过了很多。” 杨家乐也说,随着FOMO的普及,一些来看心理医生的青少年,会反映自己不太想和同学们接触,开始孤立自己,小部分较严重的青少年,可能还会以为别人在故意排挤他。 “青少年应该多和朋友交流,真正的朋友一定会接受你最真实的样子,这比更广大群体的点赞或认可来得重要,也会让他们更有自信。”——— 杨家乐
FOMO,英文“Fear of Missing Out”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错失恐惧”。它不仅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更是时下许多青少年都感受过的心理状态。 在成长过程中,青少年除了寻找身份认同,也希望能获得认可。 不过,当看见身边的朋友成绩更优异、有更好的成就,或拥有一些自己没有的,在比较之下会感觉自己是处于弱势的那一方,人生不够完美。 一旦内心产生羡慕、嫉妒、自我怀疑等各种复杂情绪,FOMO心态可能就此产生……
FOMO所引起的负面情绪,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善的,如果经常感觉FOMO,又不知如何改变,不妨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说出心中不安 向周围的家人朋友表达内心的恐惧和焦虑,让他人了解你的感受,总比默默承受要好得多。 转移注意力 通过写日记、看剧、培养新爱好等方法,转移注意力,专注于个人生活。 减少使用社媒 控制每天使用社媒的时间,或尝试几天不刷手机,你会发现生活有很多乐趣和惊喜。 多与人面对面交流 花多些时间和家人及朋友相处,而不要只限于线上交流,这有助于让自己变得更充实,避免对错失的事物感到担忧。 衡量社交重要性 社交固然重要,但不必要的社交会或许会影响生活状态,必须谨慎以待。 找到人生方向 设立个人目标,时时提醒自己尽管社媒上的内容形形色色,但现实中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无法拥有某些东西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