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重用塑料袋是环保行为,但真正该问的是,家里当初为什么会累积那么多塑料袋。虽然我一般买一两样东西时都会拒绝拿塑料袋,但买多件物品时就“没办法”,久而久之累积了不少塑料袋。看来我平常应该多带环保袋在身上,少拿塑料袋。

例如,其中一天要下厨的我,就决定到湿巴刹而非超市购买食材,原因是超市往往已把蔬果或肉类包好,这不但会有包装垃圾,也不能选择我要的分量,买多吃不完会造成浪费。于是我带了家里之前收集的塑料袋上巴刹买肉买菜,一切顺利,直到回家后发觉,虽然我已“赋予”这些塑料袋“第二生命”,但它们装了食材后还是得丢弃,如果用能洗的盒子会更好。

(作者为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记者)

这个挑战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易,关键在于要提前思考和计划当天的活动会制造什么垃圾,并想方设法避开它。

我最近为了工作尝试三天的“零垃圾”挑战,要在这三天内把制造的垃圾降至最低。零垃圾不一定指完全没有垃圾,那不太实际,它更强调的是有意识地调整生活习惯减少废弃。

诚然,疫情为社会迈向零垃圾目标带来了更大挑战,很多防疫用品如口罩、冠病检测仪、防护装备等,为了卫生都得用一次就丢,reuse(重用)的环保概念无法实行。为避免病毒传播,一些物品还得用额外包装包裹才能安全丢弃。一些餐馆会用纸套包住干净的筷子,我看了觉得有点浪费,但也知道这是确保筷子卫生的最好办法。

为了长期减少废弃物,我还特地买了可重复使用的电池,但我发现买东西时难免又在制造垃圾,因为物品包装和收据等都得丢弃。上餐馆用餐时,一些餐馆在疫情下为了不再让食客共用同一罐辣椒酱或酱油,而改用个别包装的酱料。

从小我就看到母亲的各种环保好习惯,譬如她每次会收好干净的塑料袋,下次出门买东西时可带去重用,多余的还可以拿去巴刹送给卖菜的摊贩使用。我原本以为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下,要我迈向零垃圾不是难题,但我低估了自己和社会每天产生的垃圾量。

第一次尝试零垃圾挑战的我,虽然还是制造了不少垃圾,但它让我有机会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有意识地尝试减少垃圾。虽然一开始有点不便,但我相信只要能一点一点地培养新习惯并把它融入生活,环保生活并没有想象中困难。大家也不妨试一试!

打包食物的包装越来越讲究

为什么会累积那么多塑料袋?

外卖也随着居家办公普及化,餐饮店打包食物的包装越来越讲究。以往打包汤面时全都放入一个盒子里,但现在很多摊位会把面和汤分开,好让食物隔上一段时间送上门时仍然好吃。然而,这导致只到楼下打包食物的食客也收到一样多的包装。例如,我从住家附近打包的饺子面会用上四种包装:装饺子和汤的塑料盒、装面的塑料袋、放江鱼仔的小塑料盒,以及装辣椒的小盒。所以减少垃圾的最好方式,还是自携盒子打包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