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扶持的老战友
我打稿不快,甚至有点慢,但在日复一日的“磨炼”之下,我早已懂得如何通过一些管道来弥补我在速度上的不足。照理说,两三千字的一篇文应该是“小菜一碟”,就算得花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要在三两天里搞定应该不难。更何况,同事为了方便我完成这篇回顾文,还特地腾出两天让我专心写稿。
老实说,在两家晚间报纸互相竞争的年代,突然要加入“竞争对手”,那种感觉总是很奇怪的。纵有满满不舍,但我终究还是过档,顺利融入这个新家庭。
写稿的第一天,我在电脑前坐下,双手伸到键盘上,一双眼睛盯着屏幕,却发现十根手指头突然变僵硬,键盘上的每一个键也变得如此遥不可及。就在那一刻心里千头万绪,在晚报度过的点点滴滴,瞬间涌上心头。
在晚报的14年,是我记者生涯中感受最深、回忆最多的几年。很庆幸能遇到帮我找回初衷的上司、在艰难时刻互相鼓励扶持的璇姐和老战友,以及所有曾一起共进退的好同事。我在晚报的14年,全因你们而精彩。
在晚报的14年,也经历无数次的人事更动,身边共事的脸孔来来去去。同样在这期间,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好几次萌生去意,但都在最后一刻紧急刹车,坚持到今日。紧急刹车留守晚报,工作没有因此变轻松(这本来就不在我的预期中),但我却找到心灵深处的一片净土,重新找回做新闻的初衷,专心做新闻,不必成天神经紧绷。
再过一个月,晚报就要停刊了,同事当中有人会去早报,有人会过档新明,虽然仍在一个屋檐下,但心里总是万般不舍,甚至难过。
我在2007年连同四位同事,从《新明日报》过档《联合晚报》,以配合当时两份晚间报纸的改革。正式过档的前几天,我连续几晚在办公室留到很晚,离开之前会仔细打量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座位,回想每一个角落曾发生的事、跟每个座位的主人有过的交集。
这个任务,是要以过去这些年报道过的一些重大社会新闻和独家新闻为背景,写一篇回顾文,刊登在12月24日最后一份的《联合晚报》上。
不知不觉,我在电脑前已经坐了半小时,换作平时,我应该会思绪如潮,新闻或许已经完成了七七八八,但此刻,眼前的屏幕依旧空白一片,到底是真写不出这篇回顾文,还是我不愿意写,连我自己也搞不清了。
在晚报的14年,正好是媒体业面临重大变化的关键年。为了迎接数码时代的来临,晚报团队也投入数码领域,设立了面簿,在面簿上提供最及时的新闻,并跟读者密切交流。晚报面簿追随者之众,是华文媒体中的佼佼者。
记者当了20多年,还以为自己见闻广了,写新闻应该难不倒我。我着实这么以为,直到最近接到新任务之前,我从没想过下笔竟会如此难。
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作者为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社会与法庭组副主任)
人要往前看,心态可以调整,但要我笑着送别朝夕相处了14年的晚报与许多同事,真的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