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2000年,我们也有了自己的报业传讯,艺人和幕后人才的拉拢戏码、斗节目内容、斗收视,电视和平面媒体的关系自此进入了“新纪元”。更发生过一次拒让记者进入电视台采访颁奖典礼的事件。当时多亏了公关处的小华,是他平息了这次风波,让记者得以顺利完成采访。本来嘛,媒体、艺人和读者,就是一个解不开的铁三角。
不过,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素人可以一夜爆红,媒体、艺人和读者间的关系再起了变化。记者成了“刷屏手”,看艺人的贴文成了“常态”。今天的艺人,也更会包装自己,有如给自己戴上“过滤镜”,不像以前那样会真情流露。
加入报馆时,是媒体的辉煌时代,本地娱乐事业尤其蓬勃发展,不时有香港电影人来新拍戏,带了大队前来摄制,也带旺本地酒店和餐饮业。记得,周润发来新拍《阿郎》时,夜晚在等戏的时候,会叫记者坐在旁边,什么都能聊,就像朋友那样,没有任何架子。
怀念‘好玩的年代’
今天,如果你问我,怀念哪一个媒体时代,我会说是公元2000年前的“自由年代”,艺人、电视台与平面媒体,都是“好玩的年代”。
当时的记者与艺人的关系就是双赢,没有所谓“便宜让你占尽”的想法。
平面媒体跟电视台的关系却好比放风筝,时而拉紧,而时任飞。在“放飞”时,电视台是让记者自由进出的,只要在柜台用报馆雇员证或记者证换访客证就可以了。那里的E5艺人化妆间和休息室,是艺人与平面媒体记者的“聚集点”,也是情感联络站,艺人可以跟记者轻松聊天。记者过后还可以到电台、戏剧和综艺节目制作部找“新闻”,从电视、电台到新剧、新节目,隔天就在报章热闹“上菜”咯!
也亲眼看见过叶童在镜头前秒落泪,说哭就哭,完全不用借助任何眼药水。钟楚红在记者会上,则会笑咪咪问记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她?见招拆招。对他们来说,这是艺人天生的本领,完全无需叫记者先把问题发给经纪人。
到台湾采访郭富城时,被当地的粉丝团团围住,眼看就要被挤脱,他眼明手快把矮小的我拉回来。当时人挤人的盛况,至今仍难忘。刘德华在本地庆生,本地记者会为他唱生日歌;张学友在等戏时,利用空档骑拍戏用的电单车穿行在酒店停车场。
郭富城眼明手快拉一把
(作者为华文媒体集团新闻中心记者)
整理晚报的回顾报道时,也数着自己一路从《联合晚报》开始的34年采访岁月。34年,不短;是一个年轻人至熟龄的成长岁月,是美好的记忆,如今回顾曾经遇到的人与事,恍如昨天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