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不一致非精神障碍
90多年前,世人还不太清楚变性手术时,英国作家Virginia Woolf(伍尔夫)已挥了挥手中蘸满墨水的笔,让小说中的人物轻易地“变性”。她以诙谐戏谑的笔调打破现实与虚拟世界,创作出小说《欧兰朵》(Orlando)的主角欧兰多,在穿越时空300年里,忽男忽女的变身,跳脱了阳刚、阴柔二元对立的僵硬束缚,是一部“性别流动”意识的不朽史诗。欧兰朵沉睡了七天后,一睡醒来就变成女人,他的变性在小说中轻而易举,但现实世界的跨性别者,却是一出不折不扣的血泪史。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5月25日通过对《国际疾病分类》的第11次修订,将“性别认同障碍”从精神障碍的分类中移除,更名为“性别不一致”,并重新归入“性健康”一栏。这一修订将在未来三年内在世卫组织全球的194个会员国实施。世卫的修订是正面的,有望减少对“性别不一致”族群污名化,同时提升社会对他们的接受度。
我们有血有肉的真实世界,正在朝向多元宇宙前进,然而,我们对于“多元”的价值,多重的身份认同,又抱持怎样的心态呢?本地纪录片《一些女人》(Some Women)在今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获“观众票选奖”,让人看到跨性别者内心的挣扎和纠结,因为世人对于“性别”的接纳度,始终还是很非男即女的“二元”。
每个人都有压力,灵魂找不到出口的时候,我相信小众的跨性别者在社会上受到的压迫与挫折,不是大众可以想象的。跨性别者或“同志”等少数族群,活得比一般人还要辛苦。一般人承受学业、工作压力时,他们还多了一层“性别”无法取得认同的困境。我从来就不相信看了一部跨性别、同志题材的电影,就会去变性或变成同志。我教育女儿接纳跨性别者、同志等族群,所以我们会参与“粉红点”(Pink Dot)活动,铺块布一起野餐,给少数族群更多的支持。
对于跨性别者的接纳,我们应该继续努力,我们都可以接纳包括游戏在内的虚拟世界、人物,为什么不可以接纳一个活生生的跨性别者?他(她)就是一个人嘛,跟你我一样,都是有理想、感觉、快乐、痛苦、美丽与哀愁。
先锋跨性别作家、剧作家、表演艺术家和演说家Kate Bornstein(凯特博恩斯坦)说过:“我知道我不是一个男人,渐渐地我明白我很可能也不是一个女人。问题是,我生活在一个要求我们非男即女的世界里。”
《一些女人》跨性别边界
本地跨性别女导演黄倩仪在《一些女人》中除了执导,更在镜头前倾吐心声。该片也揭开武吉士街鼎盛时期隐藏的酷儿(Queer)历史,沮丧Z世代的政治意识,并触及跨性别学生Ashlee(艾希莉)的事件,这个群体在日常面对的压力与歧视,将电影观众推向了性别版图上最遥远的边界。
《一些女人》在电影节的门票售罄,我很幸运地能在大银幕上看到此片,根据当天的观察,只有一小部分观众是少数族群,电影最终能拿下观众票选奖,意味着大家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部电影,了解少数族群。期待这部幽默真挚、影像丰富的纪录片,有机会在本地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