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疑人是有害的”、“我讨厌猜疑”、“我不该猜疑”等等,这样反复多次地默念,我们就能克服多疑的毛病。心理学家证明,从心理上厌恶它,在观念和行动上也就随心理的变化而放弃它。再者,我们还可以与他人加强交流,坦率和诚恳地把猜疑问题提出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只要我们以诚相见,相信疑团是会解开的。

·辨识

·无明

盲人在寺里听经、请教问题,不自觉已到黄昏,准备起身回家,对僧人说:“能不能借我一盏灯?”僧人说:“提灯对您有用吗?大清早都能来了,为何现在需要提灯回去?”盲人说:“清早时刻路上没什么人,被撞到的几率很小;现在夜幕低垂,路上行人多了,提灯是怕别人看不到、会撞到我。”

这是盲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做法,但也凸显重点:就是他相信自己,却不敢肯定别人;如果盲人也能肯定别人,那么他就应该有把握,别人也不会撞到他。

世间处处有欺诈,但这不表示我们都要对所有人都有戒备,如同建起一道墙堵住所有;我们要学得以清明的心看待万象,辨识善与恶,亲近善知识,展现光明、自在的人生。

星云大师说:分享故事:盲人清早要去寺院拜拜,天未亮就抵达,僧人问:“您清早就来,怎么没提灯?”盲人说:“我看不见,提不提灯都一样。”僧人又问:“你难道不怕发生意外吗?”盲人说:“虽然是第一次清早出门来参加早课,但平时就来过几次,熟悉道路的方向与状况。”

心中坦荡的人,不会无谓猜忌;信心清净的人,不会乱起无明,所以对人对事对己要能明理、要起信心,用信心来管理疑心,不要自疑也不要疑他,有了这念疑心,无法学习到道理真正的内涵。

“用信心来管理疑心…”

世上有不少悲剧就是猜疑导致的,怀疑朋友不义、伴侣不忠、亲人不睦。疑念一起,如绳缚身,寸步难行。我们能够建立起自己的信心,进而肯定他人,不仅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与真理相应,也会让我们更能包容、接纳一切,坚定我们的信仰。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是相互猜疑,经常会胡乱猜测,信以为真,明明眼前是一条康庄大道,却自我障碍设限。有一种疑心叫“自疑”,一些人可能因为外在条件不理想,或是教育程度稍低,心生自卑,不敢与人合群;对自己没信心,内心就慢慢地自我封闭,心起烦恼产生不正确的观念,进而颠倒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