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外观漆成彩虹颜色的嬉皮商品店,各种颜色斑斓的扎染服饰让人看了目眩。看一眼标价,一件扎染T恤就要一百多美元。被消费的嬉皮文化,价格不菲。嬉皮已死。

这股反文化运动在1967年的夏天达到最高峰,多达10万人一下挤爆了这个旧金山的住宅区,让这里一举成为全世界注视的文化圣地,也同时注定了它走向颓靡的命运。许多美国流行乐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像是Jimi Hendrix、Janis Joplin也加入那场“爱之夏”的盛会,为一代的年轻灵魂谱上最绚丽的迷幻摇滚旋律。

如今这个嬉皮首都,比想象中的来得整齐干净。维多利亚式风格的“春夏秋冬”主题老房子依然英俊挺拔。除了街道上几家售卖扎染服饰和售卖大麻产品的商店,我很难想象这里曾经颓废过。

导游给我们看了一张旧照片,画面中有人抬着写上“嬉皮已死”的棺材示众。嬉皮文化到了后期,把海特—阿什伯里搞得毒品泛滥乌烟瘴气,许多年轻人包括Janis Joplin在内因过度服用毒品而枉送性命。当地居民为了整顿风气,不得不为嬉皮送葬,希望借此喝止他处的年轻人再到这里来。

在初夏乍暖还寒的这一天,乘坐地铁赶赴其中一个故事的约会。车厢内有一群作粉红打扮的年轻男女像要出席一场盛会。男子甚至还在长裤外加了个小芭蕾舞薄纱裙。我们的目的地相同,都是要到海特和阿什伯里区。

导游一边带领着我们追寻Janis Joplin、Jefferson Airplane、Grateful Dead等曾落户此地的音乐人和乐队的足迹,一边用蓝牙扩音器播放着他们的音乐。有个留宿街头者闻声起舞,高举双手舞动起来。另一个在路旁修车的居民放下手中工具高兴地说:“这就是旧金山的声音!”

在海特(Haight)和阿什伯里(Ashbury)街交接的街角,曾经是美国举国上下青少年最向往的地方。那里是自由、和平与爱的象征。由于这里的屋租相对低廉,在1960年代,厌倦了战争与消费主义社会的许多年轻人纷纷涌到这里来建立新生活。他们借着诗歌与音乐表达对主流社会的抗拒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毒品让精神出走任异想天开。

背山面海的美国旧金山在历史上有过众多的身份,也为许多电影故事提供了不少经典的场景画面。这次短暂的经过,只能以过客的身份在她众多故事中取一二,通过当地义工举办的城市导览,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