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是金箔产地,日本99%以上的金箔产自这里,箔座公司源自100年前的昭和初期,专注和继承了传统金箔制作工艺。金箔在宗教界被尊为永恒之光,被用于神社寺庙,还广泛被应用于屏风、移门画、漆器、陶瓷、纺织品、手饰等,现在更进入室内装潢建材、美食、美容领域。
第四次来到金泽就在三周前,事源小舅子YC近几年来开了一家叫Takumi的精品店,独家代理了金泽箔座公司(Hakuza)的金箔产品,按惯例每一两年都会到金泽做商务拜访,原本的单独出差因邀约我而随行。
箔打工序中至关重要的是夹金箔的箔打纸,匠人先把手工制作的和纸放进用稻杆晒干后的稻草灰烬制成的灰汁液体中浸泡,再将涩柿子汁和鸡蛋汁混合而成的液体充分渗透到整个和纸中,然后用木棒挤干充分渗透了汁液的和纸水分,一张一张地摊开晾干,最后捆绑成适当的量作为一叠箔打纸进行捶打,每张箔打纸表面硬挺又平滑,它的好与坏也决定了最后金箔成品的质量。目睹匠人们如何巧手制金箔,感叹一门如此专一又冷门的工艺,到底要费多少心思才不至于后续无人?
参观完箔座,黄昏时重返阔别一年多的穆然酒吧,要了两杯日威和一客据说很好吃的咖喱饭……毕竟是老板天天听着爵士,做32年的招牌主食,的确很好吃。
匠,是一种修行。不广告,自有声。
箔座社长高岡美奈女士待客诚挚,除了邀我们共进晚餐外,隔天还特别安排课长砂田幸子带我们参观金箔的制作过程,匠人先要把金块加工成厚度为千分之一毫米的薄片,然后把它一张一张地夹在被称为箔打纸的和纸(日本纸)中间,应用金属棒机器以每分钟700次的上下频率,均匀地通过捶打捆绑在一起的箔打纸以延展金箔,反覆操作捶打至每片金箔达到万分之一毫米的厚度为止。
第二、三次去金泽分別是2018年和2023年,和家人及朋友做自驾游时特地安排在金泽停宿,这里除了季节,一切都没变。不管是走在江户时代的老街或发现另一家好吃的关东煮,它就像是个老朋友一样等着你,然后给你介绍点你没去过的老店或美食。
店里有个开放式的小厨房在吧台尾端,中年老板高大魁梧寡言,除了挑选唱片之外,其他时间就在厨房专注备餐待客。看起来像老板娘的调酒师负责吧台的工作和播换唱片,据说这里的特色主食是金泽咖喱饭,由于我是用好晚餐才到酒吧的,这个据说只好等下一次体验了。看着老板的工作节奏,感觉一家好店必有一个匠人,专注着喜欢做的事,重复地做,越做越传神。
匠,是一种修行。不广告,自有声。
我之前来过金泽三次,第一次是七年前,为了收集开爵士黑胶唱片酒吧的资料,专程到日本东京几家老店探访,因慕名金泽的文化氛围,也发现那里有好几家特色老酒吧,就特地从东京坐了两个多小时的新干线到金泽一趟。从繁华的东京来到从容的金泽有一种平静的松弛感,这里没东京花样多,没有了赶场,自然就有更多时间细品当下。
金泽有一家叫穆然(Jazz Spot Bokunen)的老酒吧让我印象深刻,它深藏在一个住宅区的花园里,店形狭长不大,但装潢很扎实温暖。吧台桌面采用了一张约4米长的实木树板,两个JBL大音箱高置在吧台酒柜上端,周边几面墙收集了无数黑胶唱片,正在播放爵士乐的唱机选用了1960年代德国产EMT品牌,足以说明了老板是个行家。此唱机是专为当时的广播电台设计生产的商用机,追求高品质和耐用性,为了能应付大量并长时间的唱片播放,几十年来,这老唱机的价格一直攀高不下,翻新过性能好的至少从2万新元起跳。
金泽(Kanazawa)为日本石川县中部的城市,面积469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在江户时代(1603-1868)金泽已相对繁荣,手工艺文化蓬勃发展,吸引了日本各地艺术家和工匠纷纷前来金泽定居,金泽也因此成为日本西海岸的文化之都,拥有许多博物馆和作坊,展出和制作各种工艺品,如金箔、莳绘漆器、九谷烧陶瓷和日本锻刀,种类繁多。金泽至今还保留着江户时代的建筑和老街道,被誉为“小京都”,文化遗产丰富,历史积淀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