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的做法,之所以引起老师孔子的非议,就是因为他在救赎奴隶的事情上,太看重自己“不贪财”的名声,结果反而好心做了不良示范。所以,个人与大众,应该要找到平衡,在大是大非的面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众,而不是己。

 “慈悲喜舍,平衡天平的两端…”

子贡很奇怪,自己不要这笔钱,怎么还错了呢?孔子说:“你是不需要这笔钱,可是你考虑过其他人的想法吗?你这样一做,人们就会想,赎回奴隶,还不要政府的钱,这才是道德的榜样,这个高度谁能达到?你这种榜样,只能让想去赎奴隶的人望而却步,怕背上贪财的名声。”

果然,事情发生后,许多人觉得做不到子贡那样,去赎奴隶的人越来越少了。子贡知道了,非常后悔。

·众我

其实,我们要处理好的,就是一种观念:“世间已是善念淡薄,恶业加重,这就使得善恶的天平自然沉沦。我们在诸事面前,唯有好好守护一念心,用爱的能量,慈悲喜舍,去平衡天平的两端。当然,在这其中,不要有溺爱和有意偏袒的成分存在。

·观念

一次,子贡出外,赎回一个鲁国奴隶。子贡是有钱人,他出于慷慨的心情,就把收据撕掉,表示不贪图这笔钱。当时很多人都为子贡叫好,可是子贡回来对孔子一说,孔子立即指责他:“子贡,你做错了。”

世间有很多的对立,须加以平衡,才能和谐发展。例如,社会的供需要平衡,物价才能稳定;家庭的收支要平衡,财务才不会出现危机。甚至世界分有两极,人类分有两性,都要有个平衡点。有人会说,在世间的千百事里,要做到事事平衡很难,很多事当下决定好像是对的,但日后的发展却显示,当初还是有欠细思考量,仍然造成遗憾。

人,多数是自私的,重视自己,少顾及大众;但也有人宁可牺牲自己,成全大众。大众诚重要,但也要懂得把个己融化为大众;个己虽自私,但是大众也要成就个体的未来。没有个人的参与、牺牲、奉献,就谈不上大众;没有大众的因缘成就、助成,也不能实现自己。

分享故事:鲁国有一项政策规定:如果有鲁国人在外国做奴隶,无论是什么外人,肯出钱把这个奴隶赎回祖国,那么这笔钱由政府报销。出钱的人只要有收据,就可以到鲁国政府领取费用。这个政策让许多在外面做奴隶的鲁国人,得以摆脱被奴役的命运,返回家园。